網絡螞蟻、網際快車、迅雷……它們都曾經或現在是網民的下載利器。它們的不同之處不只是在操作界面、作者或者網絡環境,更重要的是它們的內核—所采用的下載技術。從簡單的電話線和調制解調器到現在的ADSL、小區寬帶,網絡硬件逐漸改善也催生了適應不同硬件環境的軟件。
1998年,網絡螞蟻風行一時是因為它的下載速度,而創造這種速度的是“多線程下載”和“斷點續傳”。
簡單地說,多線程下載技術就是使用多個連接分別下載軟件不同部分的下載方式。多線程下載技術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充分地利用調制解調器的數據傳輸能力,從而達到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一個軟件下載過來的目的。可供下載軟件的服務器分配給每個連接的數據帶寬是一定的,通常要小于調制解調器的數據吞吐能力,因此常常出現寬路跑單車的現象。如果把單線程下載比作采用單車運貨,那么多線程下載工具就相當于一個車隊。開始下載過程以后,這個車隊的每臺車裝載軟件的不同部分,然后同時往回開。由于調制解調器提供的路足夠寬,所以這些車能夠并排地開回來,這樣跑一回就可以將軟件全部裝回來了。斷點續傳技術則更為簡單,就是信號中斷后(掉線或關機等),下次能夠從上次的地方接著傳送。不支持斷點續傳的“另存為”則意味著一旦中斷,下次下載或上傳必須從零開始。
2002年,基于P2P原理的BT和電驢軟件都開始出現。比特流(BitTorrent)是一種內容分發協議,它采用高效的軟件分發系統和點對點技術共享大體積文件(如一部電影或電視節目),并使每個用戶像服務器那樣提供上傳服務。一般的下載服務器為每一個發出下載請求的用戶提供下載服務,而BitTorrent的工作方式與之不同。分配器或文件的持有者將文件發送給其中一名用戶,再由這名用戶轉發給其它用戶,用戶之間相互轉發自己所擁有的文件部分,直到每個用戶的下載都全部完成。這種方法可以使下載服務器同時處理多個大體積文件的下載請求,而無須占用大量帶寬。
2003年到現在,使用迅雷最主要的感覺就是快。它的快是因為在整合了HTTP和FTP的服務器技術以后,對BT下載也進行了改進,獨創了P2SP技術。P2SP(Peer to Server&Peer)是點對服務器和點對點。P2SP除了包含P2P,還多了一個“S”是指服務器。P2SP有效地把原本孤立的服務器和其鏡像資源以及P2P資源整合到了一起。在下載的穩定性和下載的速度上,都比傳統單一的P2P或P2S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但是有得必有失,無論是P2P還是P2SP型的下載,都對正在下載或者下載后沒有關閉程序的用戶有做種子的要求。BT是強制的,而迅雷則可以通過增大緩沖區、限制上傳速率來限制這一點。由于做種子時,其他用戶不停通過互聯網讀寫你的磁盤,會對磁盤有損傷而且會占用系統資源,導致機器的反應變慢,甚至導致死機,所以應當盡量避免使用BT和迅雷這類軟件。如果非用不可,則應當設置上傳限制,盡量減小對自己電腦的損傷。
文|CBN 記者 高宇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