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G,這個依靠廣告一夜成名的網上直銷企業,一直是非不斷。而最近,更因為其創始人李亮攜款200萬美元潛逃美國的傳聞鬧得沸沸揚揚,并引發業內對PPG模式的質疑。
“PPG走到今天是挺可惜的,但其實也是必然的。公司的發展就看公司的領導,看李亮就可以看到PPG的未來。”11月26日,一位曾與李亮和PPG有深入交往的人士對記者表示。
李亮避而不見
11月25日記者采訪PPG外包的公關公司項目負責人田敏時,她表示,一直和李亮保持郵件聯系,李亮沒有攜款潛逃,而是在忙著美國分公司的業務。為此,PPG表示,李亮定于11月27日上午10點與國內媒體進行越洋連線。
“以我對李亮多年的了解,他根本不會和媒體有什么連線,如果他真的想澄清事實,他就會回國給公眾一個交代。”上述人士對記者表示,“是否攜款不好說,但是目前確實找不到他。”
正如上述人士所言,11月26日,記者再就李亮和媒體連線的事情詢問田敏時,她表示,自己不清楚,目前已經不再負責有關PPG的相關工作。據了解,該連線活動也不再由其所在公關公司負責。
11月27日上午,記者致電PPG首席營銷官趙奕松,詢問連線的具體操作,趙奕松表示什么都不知道。
對于PPG原COO黎勇勁轉投土豆網,原運營副總裁黃朗陽轉投VANCL,原CFO王彥豐也已離職,田敏表示:“這些人事變動都是公司戰略的調整,為了適應公司的扁平化管理,以后不再設立CEO等職位,只設全球的CFO,所有的事務都由他負責。”
據了解,盡管PPG的網站上現在依然有買200返60的促銷廣告,但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實際上PPG業務已經基本處于停滯狀態。“目前大約欠代工商400萬元。”
而對于目前PPG的經營狀況,PPG首席營銷官趙奕松僅表示:“PPG的任何事情我都不方便向媒體透露。”
但據記者了解,目前給PPG做代工的企業,訂單都有所下降,而且都是先付錢再生產。“因為對PPG的信譽有懷疑。”知情人士表示。
風投左右為難
如果真如傳言李亮是攜款潛逃,那么最大的受害人恐怕就是風險投資商了。
據了解,PPG此前共獲得超過8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2006年8月,華盈創投、集富亞洲入股PPG,2007年4月華盈創投、集富亞洲入股、凱鵬華盈5000萬美元注資PPG;隨后2008年3月三山投資1500萬美元入股PPG。
“PPG拿到手的資金應該沒有李亮所說的8000多萬美元。”知情人表示,“8000萬美元現在折合人民幣應該在5億以上,按照PPG的廣告投入量來算,2007年應該在2億元左右,那么還剩下的3億元在哪里?如果真的還剩3億,為什么PPG的廣告從此消失,發展越來越慢?”
而且知情人士透露,“其實,2007年八九月份的時候,PPG賬戶里的金額就剩幾百萬人民幣。也就是說,只有兩種可能,要么錢被李亮揮霍了,要么風投根本就沒有投給他8000萬美金。畢竟風投也不傻,不會盲目給他投那么多錢的。”
那么,幾大風險投資到底投了多少錢?占有的股份比例是多少?對此,各家風投公司都不愿透露。不過有消息說,各家投資人正醞釀為PPG找新的管理層。但上述投資人仍是沉默以對。
另外有消息說,PPG遇到的大麻煩是PPG與投資者簽下對賭協議所致,由于沒有達到協議要求,大限將至,無力回天,李亮選擇了“躲避”。但這未得到雙方的證實。
“李亮曾表示不會讓風投控股的,出現這種局面,如果風投沒有控股,那么就沒有辦法換掉李亮,即使他真的攜款逃跑,等著公司破產,風投也沒有辦法,只能自認投錯了人。”上述知情人士對記者透露,李亮是一個很會玩的人,擁有勞斯萊斯和法拉利這樣的高級轎車,還有豪華的私人游艇。
而之前李亮曾表示進了美國某百貨公司1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對此眾多的業內人士也提出了質疑,覺得基本沒有可能性。
對于PPG方面所說的李亮是去美國開拓市場,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其實美國市場還是很認可PPG這種無店鋪銷售模式。也許李亮是想拓展業務,但如果PPG資金鏈出了問題,開展新的業務也不是很容易的。”
零售專家馬瑞光表示,其實PPG出現今天的局面也并不奇怪,因為它的發展實在太快了,而且PPG沒有完整的管理體系,沒有做好成本控制。而廣告投入又太強,一旦資金跟不上,很容易就陷入困境。
由于PPG率先創出了這種“輕公司”的銷售模式,在國內也引來了不少跟隨者。據記者了解,目前業內的寶鳥和凡客誠品都做得比較好。
艾瑞咨詢的《2008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監測報告》中顯示,今年第二季度,VANCL在自主銷售式B2C網絡購物中交易額所占市場份額為5.1%,PPG為2.0%,而在第三季度VANCL所占市場份額為5.9%,PPG為1.6%。
上述知情人士也對記者表示,雖然凡客目前超越了PPG,但和PPG高峰的時候還是沒法比的。“要做好這種模式必須線上線下都不能丟,要解決好電子商務和產品質量的問題。PPG巨額的廣告費砸倒了它,因為沒有了廣告投入,銷售下降很快,加上資金鏈斷裂,產品質量下降,導致了PPG陷入困境。”上述知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