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中國董事長張亞勤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目前炒得火熱的云計算并沒有新鮮的內容。早在8年前微軟提出的.net戰略中已經包含了云計算的內容,只是當時翻譯成網格計算等名稱。
.Net戰略囊括“云計算”
從去年起,“云計算”成為業內熱論的焦點,IBM、Google等爭先恐后提出了云計算,“云計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更與互聯網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 IBM高性能隨需解決方案團隊副總裁Willy Chiu曾如此解釋云計算。但微軟在這個概念上,聲音似乎并不響亮。
“8年前微軟提出的.NET戰略中已經包含了云計算的內容。”張亞勤說,云計算是指各種各樣的應用分布在全球的數據中心中,這些應用可以根據需要,動態地分配到客戶端。這和幾年前提的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一樣,是大勢所趨。
早在8年前,微軟提出的“.Net”戰略包含了三個方; 一是網絡作為計算存儲中心,第二是基于網絡的操作系統、開發工具等; 第三是開發更加人性化的自然的界面。張亞勤認為,微軟在第二、三點上都比較成功,而在第一點上微軟走了彎路,完全用網絡作為存儲計算即現在的云計算概念,需要更均衡的觀點。
“業內很多學者在炒作云計算,其實沒有新鮮的內容,產業界應該考慮如何以更合適、更經濟的方式分配資源。”張亞勤說。IDC分析師FrankGens則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云計算是網格計算模型自然而然的進一步發展。
但張亞勤承認,微軟在云計算上確實走了一些彎路,微軟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將推出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包括搜索、廣告、云計算存儲等。
“軟件即服務”勿走極端
同“云計算”類似,SaaS(軟件即服務)這兩年也成了眾多廠商追捧的熱點。微軟則相應提出了“軟件+服務”(S+S)的概念,這個概念綜合了很多IT現有的技術和理論——包括“軟件即服務”(SaaS)、 “面向服務的架構”(SOA)和 “Web 2.0” 。
張亞勤認為,“軟件即服務”(SaaS)是趨勢,但過度強調“軟件即服務”(SaaS)顯得有點“天真”。軟件作為產品的增長確實不如軟件作為服務的增長那么快,但是在目前帶寬不能免費的情況,軟件要完全變成服務是不大可能的。像操作系統、Office等軟件固定安在客戶端,就比通過網絡下載好。
“本來有的企業做產品做得挺好,全都跑去做服務,最后把產品也丟了。這就誤導產業界了。”張亞勤說。“產品”和“服務”同等重要。那些認為未來軟件將消失或者全部免費的觀點未免極端了。
在微軟看來,“軟件即服務”并不是服務轉型的至高點,而只是將其作為一種交付軟件的方式。而微軟自己的策略“S+S”(軟件+服務)的關注點實際上是集眾家之長,提供不同選擇。
微軟認為,很多人習慣將其電子郵件保留在Web一端,但對于個人財務記錄,大多數人都希望將其置于書房或家用辦公PC上。在另一個極端,許多企業CIO擁有成百上千個應用程序,并非所有應用程序都適合于遠程使用。反之,所有應用程序都在本地使用并不一定是合理的——或許存在某個SaaS提供商,能夠接受給定的工作負載,更便宜、更容易地將某個應用程序作為服務提供,那么這就是最理想的選擇。
在張亞勤看來,“S+S”(軟件+服務)戰略是更為均衡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