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業已成為人們學習、娛樂以及進行全球溝通的信息中樞,然而人們卻很容易忽視互聯網上產生的一些驚人數字。本文旨在展示幾個全球知名網站的最新最全的統計數據。
1、1,000,000,000,000—Google索引到的網址
2、2,000,000,000—Google每天搜索的網頁
3、$110,000,000—Google每年因為“手氣不錯”所損失的廣告金額
4、24,400—截至2008年12月,Google雇傭的員工總數
5、68,000,000—2008年,網民每月搜索“Google”這個關鍵詞的次數
6、39.96美元—AdWords上,“consolidation of school loans”這一短語的單次點擊費用
7、1,430,000—符合“Robert Scoble”的搜索結果數目
8、136,000—符合“Admiral Ackbar”的搜索結果數目
9、7g—在Google上進行一次搜索產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數量
Wikipedia
10、2,695,205—Wikipedia上的英文文章總數
11、684,000,000—Wikipedia在2008年內的訪問人數
12、75,000—Wikipedia的活躍貢獻用戶
13、10,000,000—Wikipedia上的所有語言文章總數
14、260—Wikipedia支持的語言總數
YouTube
15、70,000,000—YouTube上的視頻總數(2008年3月)
16、200,000—YouTube上的視頻分享用戶數(2008年3月)
17、100,000,000—YouTube視頻每天播放次數
18、112,486,327—最熱門的YouTube視頻播放次數(2009年1月)
19、2分46.17秒—YouTube視頻平均時長
20、412.3年—觀看YouTube上的全部視頻所需的時長(2008年3月)
21、26.57—YouTube用戶平均年齡
22、13小時—每分鐘上傳到YouTube的視頻時長
23、16.5億美元—Google收購YouTube的價格(2006年10月)
24、100萬美元—YouTube每天的帶寬費用
Digg
25、236,000,000—Digg在2008年內的訪問人數(據Compete調查結果)
26、56%—Digg首頁全部內容中,最活躍的100位用戶提供的內容所占的比例
27、124,340—單個文章的最高Digg次數
Blogosphere
28、133,000,000—自2002年以來,被Technorati收錄的Blogosphere博客日志總數
29、346,000,000—Blogosphere全球博客讀者數目(2008年3月)
30、900,000—平均每24小時內產生的Blogosphere 博客日志數目
31、1,750,000—知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的RSS訂閱用戶數目(2009年1月)
32、81—Blogosphere中的日志語言種數
33、77%—所有互聯網用戶中,閱讀Blogosphere 博客的人群所占的比例
34、55%—所有互聯網用戶中,每天參與Blogosphere 博客寫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35、59%—所有互聯網用戶中,堅持寫博兩年或者兩年以上的人所占的比例
36、1,111,991,000—迄今為止,Twitter上的所有信息條數
37、3,000,000—Twitter上每天產生的信息條數(據TechCrunch)
38、165,414—最流行的Twitter用戶(@BarackObama)的追隨者(followers)數目,但是他并不活躍
39、86,078—最活躍的Twitter用戶(@kevinrose)的追隨者(followers)數目
40、63%—Twitter用戶中的男性比例
41、150,000,000—Facebook活躍用戶數(2009年1月8日邵貴虎編譯報道)
42、170—Facebook用戶覆蓋國家/地區數目
43、35—Facebook上所使用的語言種類
44、2,600,000,000—全球用戶每天花費在Facebook上的分鐘數
45、300,000,000—2009年年底,Facebook預測活躍用戶數
46、10%—美國手機用戶參與Facebook交流的比率
47、100—平均每個Facebook用戶所擁有的好友數量
48、700,000,000—每月上傳到Facebook的照片總數
49、52,000—每天注冊加入Facebook的用戶數
50、140—Facebook每天新增應用個數(邵貴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