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Google百科(Knol)在上線五個月后的文章數量超過了十萬篇,Google引以為豪.不過業界人士指出,Google百科流量太低,幾乎無人問津,另外,同一個主題詞條文章重復太多的缺陷開始顯現,比如有關奧巴馬就有800多篇文章.
Google百科上線時,曾被認為是維基百科的挑戰者,但是目前來看,其流量還偏低.在許多Google搜索的結果中,排名第一的仍然是維基百 科,Google保持了搜索公正性.觀察Google百科的多數詞條文章可以看到,瀏覽量并不高.比如,一篇有關IPV6的文章,瀏覽量只有327次.
由于瀏覽量太低,每周超過50次的流量就可以被列入一個“精華詞條俱樂部”.甚至是相關幫助詞條“提高網站流量的七個步驟”的閱讀量也只有幾十次.
另外,雖然Google詞條文章開始增長,但是其詞條重復的缺陷也開始顯現.Google顯示文章的作者姓名,修改此條文章需要獲得作者同意.這樣,圍繞同一個主題,網民更傾向于另起爐灶,而不是向其他作者提出修改意見.
比如在Google百科上搜索“奧巴馬”,將會發現809個結果.許多文章的內容雷同,網民在查詢之后不知道哪個詞條是最好的.作為對比的是,在維基百科,多個網民修改、維護一個詞條,促使文章質量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