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搜索引擎的不過美國(Google、雅虎)、中國(百度)、俄羅斯(Yandex)、韓國(Naver)四國。作為當今最尖端的技術之一,搜索引擎是世界各大國企業都在競相角逐的領域。
早在2006年,由法國總統希拉克一手倡導的歐洲搜索引擎項目——“大轟鳴計劃”就已啟動。日本經濟產業省2007年也公開征集新一代信息搜索技術國家開發項目——“信息大航海計劃”的參與企業,旨在開發利用新一代信息搜索技術的服務模式,并使這些服務模式所需的搜索解析技術通用化問題。
對于搜索引擎技術的開發和維護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為了將自身的影響力轉化為經濟效益,實現商業回報與技術開發之間的良性循環,搜索引擎必須確立自己的主流商業模式,競價排名恰好能夠充當搜索引擎與企業間的載體,保障利潤來源,因而被幾大巨頭競相確立為各自最主流的商業模式。
從國內幾大主流搜索引擎的現狀來看,搜索引擎廣告無論以“贊助商鏈接”、“推廣”、“推薦”,還是“贊助站點”為名稱,但是核心是并無二致的相同商業模式。
有人說,如果沒有這種商業回報的刺激,搜索引擎就不會有今天的地位,我們的互聯網也不會是現在這樣的面貌。不可否認,確實是在追逐商業利潤的刺激下,人類迎來了以蒸汽動力的廣泛應用為標志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以電力廣泛應用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應用為標志的、時至今日仍在推進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也正是可觀的商業回報,保障和促成了搜索引擎的一代代發展和不斷更新。尤其對于中國而言,以百度為代表的本土搜索引擎在發展過程中,自力更生,在摸索中探尋適合于中國市場的發展道路,如果不是當年引入競價排名的商業模式,那么恐怕今天就不會擁有隨時隨地“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便捷了。
從這一點來看,競價排名在經歷了前段時間疾風暴雨般的質疑和討論之后,是時候靜下心來,理性地看待它為什么出現、它出現之后帶來的正向意義。曝光的問題正在整改。競價排名促成了搜索引擎的飛速發展,相比較搜索引擎對人類的貢獻而言,虛假信息也不過是我們可以控制的一個“副作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