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華芳
今聞,谷歌要收購twitter的消息,雖不知道消息的真實性(techcrunch那些爺們有時候是靠不住的),但如果收購成行將是對國內twitter模仿者們巨大的鼓舞,不過收購真假與否,筆者在此分析下谷歌的社交化野心。
從SSO到diso ,全網社交整合的構想
SSO-單點登錄系統是跨域整合的基礎,這個體系基本上已經成熟,像openid已經被雅虎、aol、谷歌等大網站的接入,目前國外主流大網站都已 經支持openid或自有設計的sso系統。單點登錄有點像國際信用卡,無論走到哪里都能用,打破人們居住地的限制,單點登錄則讓在各個虛擬社區中人們可 以用一個統一的簽證來互訪,而不需要一個個讓人煩的暫住證。
DISO-分布式社交網絡是美國2.0專家馬特設想的一個社交網絡終端(或叫做界面,dashboard),通過這個dashboard可以實時看 到自己參與的社交網絡活動,以及社交拓撲圖,可以通過此dashboard來發布、回復等操作,用一句話說就是:未來要誕生一個客戶端或是web 端dashboard來整合你的所有社交活動。friendfeed是這種模型的web初級版。
從SSO到比較理想化DISO模型,事實上是在建立一個無疆界的網上社交圖譜,是對互聯網這個無疆界虛擬社會的再一次提純。在這個過程中用戶不需要 無數次注冊,只要在一個加入認證的網站有帳號就可以走遍全互聯網的認證系統網站而無需再次注冊。你可以通過一個界面看到你朋友們在干啥、吃啥、談啥,在筆 者看來,社交網絡終將是現代都市冷漠癥的最好醫生。
谷歌的社交化–從拘謹到開放
谷歌一直沒停止在社交化領域的探索,從gmail到orkut、再到friend connect、contacts等新產品,谷歌一直在按照自己公司的宗旨(整合地球上的信息)在探索。當然,谷歌的很多產品推出是有很多創新小公司在前 面探路的,谷歌自己設計或者通過收購來實現自己的社交產品,所以,收購jaiku、twitter都是谷歌社交化的常規手段,而那些創新小公司也從谷歌收 購中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在一定意義上被谷歌收購就是成功。
整合openid是谷歌社交化的一個策略縮影,告訴我們谷歌對于整合社交屬性的渴望,而谷歌眼里的社交也從orkut的自家院落發展到全互聯網。你 細心的話,可以看到很多博客的側邊欄嵌入了谷歌的friend connecttion模塊,還有評論模塊和widgets,通過谷歌平臺來管理你的好友、讀者、知己、對話等,這就是開放的社交網絡構建。
facebook和iphone的開放開發模式是成功的,谷歌的開發平臺叫做google engine,這是什么?這是要在開發領域就設立一個開放的意識形態,并且這也會逐步影響到最終用戶,開放的力量會產生長尾,但是開放同樣會讓巨人更強 大,一個新的web平臺的時代來了。
谷歌的野心–social os
我用social os這組詞來描述谷歌的社交化野心,相信是比較準確的【google了一下,柳華芳同學竟然是國內提出social os的第一人,哈哈】。我們通常會聽到一些blogger在說谷歌是一個web os,也就是一個互聯網平臺,那么,social os 就是socialize web os–社交化的web os,這才是谷歌經過facebook風潮后的真正野心。為什么我說谷歌的野心是social os?
開放性是谷歌的一個重要武器,因為他有全球最多的用戶,谷歌的開放式社交戰略可以把用戶的朋友圈子、社交評論對話、twitter、日志、搜索行為 等全部網絡活動收入懷中,而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民成為網民,那么谷歌就會成為一個看不到的帝國—一個友善的、甚至覺不到他存在的世界帝國。谷歌如果把社交 化sicial os完美成功,那么,毫無疑問谷歌將會比上帝更有權威。(web2.0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