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開源不易,節流成了很多人的選擇。目前,普通消費者正日益進入網上購物市場。在享受到網上購物方便實惠的同時,很多消費者電腦水平不高,識別能力不強,使網購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引發關注。網絡專家提醒,網購還需小心陷阱。
網購防欺詐案例:
木馬中毒遭盜竊
小香想在網上購買一張價值50元的手機充值卡,拍下之后付款到賣家的支付寶,賣家叫小香登錄某網站,用網銀匯款0.1元到他的賬戶里,說是用來提取單號,通過單號來提取充值卡卡密。小香心想:既然都付了40多元錢到支付寶上了,也不在乎那0.1元了。于是按提示支付,可多次出現超時問題,當初以為是電腦瀏覽器問題,于是和淘寶上那位賣充值卡的賣家說,讓他的“技術人員”加小香QQ,加了后,一番交談,小香進入了“技術人員”所提供的支付網站,登錄網站后,在付款的前一刻,支付金額清清楚楚寫著“0.10元”,按了付款后,一分鐘內,手機收到銀行的短信,內容說“銀行支出20581元”!
案例分析:
其實小香聯系的兩個人提供的網站都是釣魚網站,第一個應該是網站出現了問題沒有成功,于是又讓小香聯系所謂的“技術人員”,以此再次蒙蔽小香的防范意識,發送了新的釣魚網站進行行騙。
網絡安全專家提醒:
不要隨意打開聊天工具中發送過來的陌生網址。加強支付寶賬戶的安全系數,綁定手機,申請數字證書,開通手機動態口令服務,這些服務都是完全免費的。
和陌生人交易被騙
通過論壇的帖子,小美從一個專業出售各式環保袋的陌生賣家那兒買了環保袋。同事們見到后不停要求代買。憑借和賣家愉快的購物經歷,小美答應幫同事們團購一下。而這一次賣家表示因為數量比較多,需要先收款再去進貨,要求小美直接打款。小美想都沒想就同意了??墒?,幾月過后賣家都沒有消息。小美這才發現自己上當了。
案例分析:
對于網上陌生的套近乎的人要時刻提防,即使以前有過愉快的經歷或者交易,也不可以掉以輕心。
網絡安全專家提醒:
如果要和不可靠的陌生人交易,一定得使用可靠的交易方式。
誤信偽造郵件
今年的2月14日,支付寶客戶滿意中心接到一位賣家的舉報,該賣家與買家達成了一筆價值992元的充值卡交易。不久該賣家收到一封郵件,郵件以支付寶的名義提示買家已付款,等待他的發貨。當時賣家并未細查,加之對方的催促,就直接把充值卡發了出去。回頭他登錄支付寶查看交易狀態,才發現買家實際上并未付款。
支付寶工程師通過賣家提供的郵件憑證,證實此郵件為“偽造郵件”,不法之徒以技術手段篡改郵件發件人信息,偽造成支付寶系統郵件,由于IP歸屬地與買家所在地吻合,買家存在較大嫌疑。目前該案件已經移交公安機關。
網絡安全專家分析:
近來詐騙案件中,環環相扣的組合式騙局的比例升高,甚至有一人分飾多角的形式出現,其目的就是利用忙中易出錯的心理。在這起事件中,詐騙者在發偽造郵件后,通過催促發貨制造出一種忙碌的氣氛,使賣家放松了警惕,從而造成了損失。
網絡安全專家提醒:
1.支付寶賬戶內的交易狀態信息是用戶操作交易的唯一依據,郵件僅起到提示作用。2.遇到特別急促的買家,更要從容應對,不可輕率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