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淘寶的“秒殺”活動很是吸引公眾和媒體眼光,新聞不少,前幾天在新浪看到一個新聞,說一個大學生憑一元錢“秒殺”到一輛轎車,實在是令人羨慕。羨慕之余,文章末尾的專家提醒卻讓人覺得很是別扭,簡單說兩個觀點,一個是“秒殺”不能取代廣告,是一種投機行為;一個是這類活動應該有行業監督。
淘寶的“秒殺”活動沒讓人有提筆的念頭,專家的話倒讓人很是壓抑不住。
有人說,這年頭什么都不缺,尤其是不缺專家,有的專家是在任何時候都會冷不丁的冒出來,說幾句不關痛癢的話,這類專家一般是媒體用來充面子的,看看,有專家在,你們總應該關注我們的報道了吧?有的專家則是槍手的代名詞,很懂顛倒黑白、避重就輕。專家嘛,因為帶著一頂專家的帽子,總以為能唬人,其實和周老虎差不多,說不定還比不上人家周老虎專業。
就拿這次的事情來說,不清楚這些說話的專家是誰,是什么行業的專家,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絕不是購物行業的,或者說肯定沒逛過商場,這個長假,專家們一定都在自駕游或者宅著,任何一個有點購物經驗的人都絕不會說出這樣低級的專家意見來。
第一個觀點,“秒殺”不能取代廣告,“秒殺”作為一種廣告方式,當然不能取代所有廣告,不過專家要說它不是廣告,恐怕就有點睜著眼睛說瞎話的嫌疑了吧?去過商場的人都知道,很多商品都有限時搶購,低價限量供應的活動,別的不說,這次國慶蘇寧電器搞了那么多低價促銷,不就是一種“秒殺”?那不叫廣告叫什么?至于說別人沖著這個去就是投機,是“以小博大”,恐怕專家有點誤導粉絲的嫌疑,“秒殺”是限時參加,拍到后付款,又不是買彩票,希望中五百萬,怎么能說是以小博大呢?你說搶購,我還能認同一點,另外說別人看著便宜就去買是投機,我只能感嘆專家們實在是太小康了,當然不會沖著一個商品的低價去購買,當然也就不會投機了,呵呵。
第二個觀點看上去光面堂皇,實際上更荒謬,專家很多時候就是如此,就要把自己打扮得知書達理一些,否則怎么對得住那些粉絲?問題在于,這些專家是不是真的先把“秒殺”看明白了?否則專家所擔心的怎么會那樣奇怪?“秒殺”是一種促銷行為,就促銷行為本身需要行業監督什么?未必然還需要行業來規定一定要賣多少錢?一定要在多久時間內才行?我們的一些專家,在改革開放之前,是打倒一切規則的帶頭者,而在現在,卻又搖身一變,成為制定規則的倡導者,不過條條框框多了,真的就對經濟有利對消費者有利?突然想起小平同志曾說的: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的才是好貓的話。
專家說,無法保證“秒殺”的公正性,尤其是在網絡上,個人倒是覺得,網絡上可能比現實更能保證一些,至少大家是在一個公平的網絡環境下,如果換到現實,不是有不良商家故意打出促銷其實根本沒有低價商品的幌子騙人的?商家要是告訴你,最低價的十件已經賣掉了,你有可能找他要誰買的不?而在線上,至少眾多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作假恐怕要比線下難很多吧?這一點,參與的網友們恐怕比專家們要看得清楚得多。
希望一些專家在說話的時候,先注意保護一下自己的專家名譽和專家這個團體的名譽,不要口無遮攔的胡說,雖然專家胡說已經是個潮流了。也希望我們的媒體,少用專家來唬人,要知道,現在的讀者早就不是隨便幾句專家的話可以胡弄得了的了,慎重啊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