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籠罩全球,我國經濟也受到巨大挑戰,如何進一步“變危為機”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10月19日,在杭州舉辦的“后金融危機時代,電子商務基礎服務在經濟轉型中的作用”研討會上,中國經濟時報社長包月陽表示,國家在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之外,應該更加重視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電子支付、電子商務誠信體系等支撐環境的發展將對經濟結構調整和中小企業轉型等帶來深遠影響。
作為國內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對于電子商務的支撐功不可沒,目前的其注冊用戶已突破2億元,除了淘寶網之外,支付寶還接入了46萬家外部商戶,為他們提供支付的擔保交易。
截止2009年6月30日,淘寶網注冊會員1.45億人,覆蓋了中國絕大部分網購人群;2009年上半年淘寶實現交易額809億元,逼近2008年全年999.6億成交。對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711億元,淘寶交易占比1.4%,較去年年底上升了0.4個百分點。
在網購交易之外,支付寶也在民生生活方面也有所建樹。在廣東韶關,全市參加社保的人員已經可以使用支付寶繳納醫保;在浙江很多地市可通過支付寶繳養路費。2008以來,支付寶相繼在上海、杭州、京津等地區開通了水電煤等公共事業繳費業務等,日益凸顯出電子支付作為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的價值。
“類似這樣的措施,對于未來推動以信息化為特征的基礎設施現代化進程,是非常有意義的。所以,政府擴大內需,不一定要都把資金投到‘鐵公機’傳統基礎設施上,投入到電子商務方面效果可能更明顯。”包月陽說。
他認為,在金融危機后,美國、日本等國家政府也加大了投資力度,并且他們的投資更加著眼于下一代基礎設施的投入,包括制度和生態設施的建設;中國也要尋找新的產業增長點,其中像電子商務、電子支付、電子商務誠信體系等等這樣一些新基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