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創新是亞太經濟騰飛的翅膀。
早在今年4月,新華社刊發的《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市場化配置的要素主要有五種: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技術和數據”作為國家市場要素首次被提出。人工智能、5G、云計算、大數據作為數字經濟的四大關鍵技術被進一步明確。四大關鍵技術是推動數字經濟增長的基礎設施,也是數字產業的關鍵應用市場及關鍵推動力。
據《2020-2025年四大數字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報告預測,至2025年,5G、人工智能、大數據及云計算這四大關鍵技術催生的市場規模將達60431億元。其中,人工智能技術推動的市場規模將達4000億元,產業數字化的占比將達82%,與文化、交通、醫療、城市安全、教育等相互融合,將使各個行業快速地實現智能化,將成為新的“基礎設施”。
圖:2020-2025年數字經濟關鍵技術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元)
人工智能作為數字經濟融合實體經濟催化劑,逐漸成為產業數字化升級的抓手。在文化及傳媒領域,人工智能特別是AI生成性技術正成為源頭驅動力。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了《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顯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推進文化產業“上云用數賦智”,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擴大優質數字文化產品供給,促進消費升級,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人工智能技術對中國娛樂及媒體市場產生的直接經濟產出規模將達到392億元。隨著產業的充分數字化、智能化,人工智能催生的AI孿生體、人機交互方式無處不在。
圖表:2020-2025年人工智能技術對傳媒與娛樂市場產生的直接經濟產出規模(單位:億元)
影譜科技作為AI+文化的頭部企業,面向組織數字化升級,推出完整的AI數字化引擎,及解決方案,具備完整的AI生成技術體系及產品框架、應用實例,正在合作探索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如何構建AI視頻生態。
影譜科技多年根植文化產業鏈,認為傳媒及大文化行業正處于融合發展的深水期和戰略轉型期,隨著人工智能應用的逐漸普及以及人工智能與媒體行業的不斷融合,推動著文娛與媒體運作流程中每個環節的變革,人工智能正成為文娛與媒體縱深融合的關鍵著力點,為文娛與媒體向智能化發展賦能。
鑒于多年多場景的實施經驗,影譜科技AI Lab推出“虛擬主播”、新聞可視化、3D數字文創等貼近文化場景的方案及服務,采用語義分析和深度學習模型,進行新聞內容的語義分析,自動抽取新聞內容中的關鍵信息,并生成指定長度的新聞可視化,可用于生成熱點新聞視頻、短視頻推薦、虛擬人播報、新聞可視化等場景,與央視網體育、光明網、人民網等多家國家級傳媒單位達成技術合作。
在業務實踐中,影譜科技數字人的應用前景不可估量,正逐步以參與人的身份進入數字經濟生態。影譜科技數字人解決方案已在傳媒、科教、體育、短視頻、流媒體等大文教產業獲得廣泛合作。典型做法是,通過動作捕捉系統,自動化生成數字人的自然頭部動作、表情和身體動作,具備自然語言交互能力;通過包括3DMM人臉建模技術及神經網絡渲染技術的3D成像系統,完成更加靈活的人臉重現,生成更加逼真的換臉視頻,讓藝術畫、雕塑、漫畫中的人臉動起來。
在與傳媒、電影工業、影視綜藝等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的過程中,影譜科技AI生成技術實踐大量新商業模式,如角色替換、賽事分析、信息可視化等新業務場景。如與光明網合作進行政協委員數字履職可視化,為大量傳媒平臺提供無縫換角、無縫換景等新技術場景,從而提升傳媒與娛樂數字化進程。
隨著數字經濟形態的持續演進,產業數字化的高效推進,基于AI的賦能場景將會更為獨立和多元化,中國將迎來一個高質量的數字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