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1 月 20 日上午,由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城士科技有限公司舉辦的 2020 清華同衡學術周之《“十四五”時期產業園區創新發展和數字化轉型》專題研討會在清華同衡召開。七牛云視頻監控產品總監郜向陽應邀出席,并帶來了主題為《視頻云助力智慧園區建設》的分享。
七牛云郜向陽表示,園區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問題是數據獲取和互聯互通。我國擁有 552 家國家級園區、1991 家省級園區,還有數以千計的市縣園區,園區的企業密度最大、技術需求強、影響范圍廣。園區的各種設備之間、物與人之間等要形成連接,并在此結構化數據基礎之上形成智能應用,能夠較好分析園區運營特征。視頻結構化技術是海量視頻數據的“煉金術”,基礎設施的全面云化將大幅提高整個園區的運營效率。
園區的發展現狀
園區是城市構成的基本單元,已成為人類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平臺。郜向陽從四大方面全面剖析了園區當前發展現狀以及園區在數據治理上所面臨的困境。
1、園區建設頂層設計力度不夠:智慧化建設以碎片化功能建設為主,系統性考慮不足,各子系統相對封閉孤立。園區基礎建設長達數年甚至十數年,設計力度不夠會導致建成即落后、重復投資、無法平滑迭代等問題。
2、數據獲取困難,不能有效共享和互通:各個部門/業務的信息系統“煙囪”林立,數據不能有效共享和互通,數據獲取困難,信息孤島現象嚴重;缺乏有效數據挖掘,數據應用少,即使局部做了智慧化改造,系統間仍無法聯動,實現整體智能化。
3、管理運營能力薄弱:大量依靠人工管理,人力資源浪費嚴重。比如安防以人防為主,被動響應,主動服務不足。重建設,輕運營,建設了大量的硬件系統(視頻、周界)等,卻沒有有效的搜集各系統的數據進行整合處理,大量建設成本投入沒有帶來運營效率的提升。
4、無法主動服務,監管大于服務:園區整體智慧化服務不足。長期注重物理建設,缺乏對用戶體驗的關注,設施、空間無法感知人的需要,不能提供主動服務,或者監管大于服務。建設的辦公樓、廠房、停車場、園區內等設備設施,但并未實現可視化管理和智能化聯動。
郜向陽表示,園區服務面臨困境的核心點在于整體的數據還沒有形成互聯互通,數據獲取困難,大量的數據沒有被有效的搜集和利用。
產業園區內的數據從屬性上可以分為寬數據和窄數據。寬數據就是園區里日常應用很多的視頻類的數據,主要運行在安防系統和會議系統中;窄數據主要是源園區內的各類設備產生的,比如日常園區運營所需的照明設備、冷暖設備、閘機設備,還有一些園區的生產運輸車輛采集到的車輛運行數據。常規使用中,寬數據約占總體數據容量的 90% 以上,最近幾年,窄數據在整體園區數據的占比在逐步上升。這一點在互聯網智能硬件、電動自行車、平衡車廠家所擁有的數據上表現的尤為突出,它們的窄數據占比高,并且總體的量很龐大,并且在不斷的增長。長遠來看,寬數據和窄數據會變成園區的一個很重要的資源。
這些數據在園區內部連接比較困難,同時外部輸出也是個大難題。日常運營過程中,園區的監管機構或者是安監、食藥監部門想獲得園區內部視頻也異常困難,一般都需要架設一個專門的網關來進行相應視頻的輸出。解決目前園區數據比較有效的辦法是把這些數據串聯起來,不管是視頻數據還是設備數據,都可以被全面的感知到,然后這些數據之間做一些連接。這樣園區的各種設備之間,還有設備與人之間,就建立起了聯系,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做一些面向業務的智能應用。
還有一點是,園區整體IT系統要全面的云化。當前園區里已經做了不少的基礎設施級的云化,目前通常的做法是把園區的硬件資源池化,形成一個基礎設施資源池,不同功能的軟件跑在不同的虛擬機器上。這種模式下,軟件是在獨立運行的,如果說軟件 B 想搶占軟件 A 的資源是不行的,在園區日常業務運行的場景下,資源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全面云化以后,軟件都運行再統一的軟件服務框架上,軟件A也會變成軟件A服務,并且對外都是統一的標準接口。軟件服務完畢后,可以迅速釋放資源,園區系統全面云化將會使整個園區的運營效率有極大的提升。
視頻云和數據智能助力智慧園區建設
當前園區里系統是相對割裂的,停車有一套系統,門禁有一套系統,餐飲管理又是另外一套系統。未來這些業務系統將會統一運行在資源層上,可以根據具體業務做不同的分析,然后提取有價值的數據。視頻類的數據可以按照應用需求的不同,分別經過實時視頻分析和離線視頻結構化輸出相應的視頻結構化數據,之后接入大數據平臺,設備運行數據可以直接接入到大數據的平臺。視頻結構化數據和設備運行數據數據匯集在一起,有機結合滿足業務場景的需求。數據最終會匯聚到圖中所示大的存儲池,可以保證這個數據能夠被按需調用以及后期做深度挖掘,深度挖掘可以從已經結構化以后的數據里再提煉一些潛在的有價值信息。
高性能存儲是基礎
全面云化的一個基礎是高性能的存儲,智慧園區對整體的存儲容量要求非常大。存儲需要具備高性能,比如在滿足萬路以上視頻的并行寫入與讀出的同時,同時滿足十萬級設備數據的并行寫入。在滿足高性能的同時,還要具備低成本的特點。還有存儲性能不會因為存儲規模的增大而降低,比如園區可能存儲數據整體是 10PB 級別,5 年以后數據可能到 100PB,存儲的整體架構是需要能夠承受得住未來的容量并且也保證性能不變。另外存儲具備容災、雙活能力也非常重要,數據是比較重要的園區資產,要保證存儲數據在非極端情況下數據不丟失。
視頻互聯是橋梁
安防系統的互聯互通有比較明確的標準,我們把這個和火車系統進行類比。GB28181 可以比作信號燈和道岔,起到控制鐵軌和火車方向的作用;GB25724 比作火車上的貨物,這里主要是規定的視頻編碼類型,GB35114 比作堅固的車廂和門鎖,它主要規定了安全部分的內容,GA1400 比作貨物清單,告訴我們智能相關信息的通用技術要求以及接口協議要求,GB37300 則規定了以上標準的適用范圍。未來園區內的應用會把現行的會議系統和安防系統連接在一起,可以利用一個統一的網關或者統一的接入點接入。這點在園區應急以及報修場景中非常有效,當樓宇內部有一些應急或者報修情況發生時,園區內部的監控實時視頻,發起人的實時視頻,園區全景的實時視頻,甚至外部車輛的視頻以及運行信息都能夠匯集在一起,這樣應急處理或者報修的業務方會在更短的時間內做出決策,最大限度的保證園區的高效安全運行。
數據智能是目標
智慧園區的第三個支撐點是數據智能。這里有一個核心的點,就是視頻結構化,結構化的主體主要還是人、車、物,物對應的就是園區內的各項公共設施以及生產設備和園區運營設備。結構化以后的數據,可以匯集到七牛云的大數據平臺,做數據解析之后再做數據分析。分析之后的結果,不僅能做展示,還能夠做一些預警。大數據平臺要具備很高的數據處理的能力,另外還可以支持多種數據源,比如不僅支持視頻結構化的數據,還支持各種各樣設備產生的運行數據。這些數據的格式通常都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大數據平臺數據接入能力比較靈活。同時,大數據平臺還需要能夠支持高性能的計算。
在高性能存儲、視頻互聯、數據智能的基礎上,產業將實現全面感知和連接,進而能夠進行主動服務,并進行自我迭代。比如,在積累數據的基礎上,挖掘出園區的運營特點,園區用戶的使用習慣,根據需要自動的啟動或者關閉設備;園區的數據能夠進行共享,不僅提供給園區的管理者使用,也可以提供給園區的業主使用,讓園區內各個企業產生更深層次的合作。
本次專題研討會由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務副院長、北京城士科技有限公司CEO、北京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專家委員會委員張書嘉主持。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國家發改委創新中心、中國開發區協會等科研院校和研究機構,中關村科技園區、蘇州工業園區、實創股份、創業公社、首匯企業等國內先進園區管理機構,中國交建、中國鐵建等國內領先園區建設單位,武岳峰資本、神州數碼、風云科技、七牛云、中宏網等科技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和代表近百人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