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的企業做功能,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一流的企業做靈魂”。這里的靈魂是什么?按當下比較流行的話叫“人格魅力體”,而“人格魅力體”如果缺失他的土壤,同樣不能發揮效能,這里的土壤就是“粉絲經濟”。
2014年,可以說是粉絲經濟的爆發年,賣手機的、賣電影的、賣化妝品的在粉絲經濟中找到了逆襲之路,一路狂飆。從沒有做過手機的小米,短短4年,成長為國產手機之王;沒做過電影的韓寒,一部《后會無期》卷走6.3億票房;更加草根的化妝品電商WIS,僅僅三年,劍指10億美金估值。
而這樣的故事在2014不勝枚舉,這些屌絲逆襲神話的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神秘推手--他就是粉絲經濟。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粉絲經濟這個巨大的風口上,找到一個最佳的主戰場,而這個主戰場就是微博。我們發現以上三個案例都有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玩轉微博粉絲經濟的頂級高手。北辰近日獨家探訪這些核心案例公司、微博高管、《后會無期》操刀公司,為你獨家揭秘玩轉粉絲經濟的三大秘訣!
一、微博高管支招:沉淀粉絲四步走
了解粉絲經濟,先談下何為粉絲經濟。粉絲經濟以品牌粉絲為其情感和價值認同買單為核心的經濟活動形態。打造粉絲經濟有兩大核心,一是發展活躍粉絲,二是引爆品牌的粉絲能量。欲先善其事,并先利其器。微博近日推出的工具不斷:如社交媒體展示類廣告、推薦類廣告以及企業服務工具,此類工具極大縮短品牌成為“偶像”的時間。中小企業需不斷跟進微博等平臺的迭代速度,方能駕馭。在發展活躍粉絲方面,獨家分享微博CEO王高飛的內部討論:
1)企業首要加強品牌內容社會化建設,目前常規自媒體運營已很難對粉絲形成足夠的吸引力,企業微博運營應該更加社會化、年輕化,真正做到“接地氣、說人話”;同時,有實力的企業可以選擇與明星等意見領袖合作,在微博上發起定制化活動,借明星之力提升品牌聲量。
2)隨著微博話題的日益普及,對話題的熟練運營可以為企業帶來大量活躍粉絲。今年春節期間,輝瑞敏銳把握住商機,深度參與到微博讓紅包飛活動,用獎品激勵大量粉絲參與,40天時間內抽取紅包數達到453萬,粉絲增長243萬,實現了品牌的廣泛傳播。在剛剛結束的《爸爸去哪兒第二季》中,伊利QQ星借勢節目影響力,在微博上發起多種形式的跨屏話題實時互動,三個月內獲得了高達202億次的互動曝光。臺網聯動模式的全面落地,勢必為企業社會化營銷帶來更多機遇。
3)為了加速活躍粉絲的積累,企業還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使用微博商業產品。目前,微博已經搭建起完善的商業產品體系,其中開機報頭和頂部公告可以擴大企業品牌曝光,品牌速遞和微博精選可以幫助企業精準觸達潛在目標粉絲,熱門話題和輕應用則能有效推動企業與粉絲的互動。
4)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只有充分發掘粉絲潛能的品牌才可直面市場的激烈挑戰。
二、企業的社會化資產變現營銷與服務需并行!
北京集智映象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常杰向北辰介紹電影《后會無期》借用微博粉絲營銷的做法。今年夏天電影《后會無期》票房達到了6.3億,在6.3億票房背后微博起了巨大的作用。“明星發布微博,很快帶動了各種轉發和評論,隨之帶來了巨量的微博互動。”
今年以來,微博與電影行業實現更深度的結合,“話題造勢-口碑營銷-微博購票”成為常態,其中《竊聽風云3》、《變形金剛4》、《分手大師》、《小時代3》在微博上都預售出超過1萬張電影票,而《小時代3》的預售量更是單日就超過4萬張。
電影行業只是垂直細分領域的一類案例,值得一提的是,社交時代,粉絲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掌握傳播主導權的“主動參與者”,這一特點正倒逼企業提升服務意識與服務體驗。目前,微博已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服務平臺之一,微博運營的范疇早已成信息發布擴大到售后服務、IT支持等層面。作為粉絲經濟的代言人,小米不僅搭建了微博自助手機使用支持系統,其CEO雷軍更是在22分鐘內回復了粉絲關于手機的問題,另外一家互聯網品牌極路由則通過微博私信提供售后對接,為粉絲提供實時服務。
擁有一定數量的活躍粉絲后,企業就可以選擇合理的方式對粉絲形成刺激,實現社會化資產的變現。為了回饋粉絲,企業可以打造屬于粉絲的獨家產品,并以預約、搶購等形式增加專屬活動的參與感;借助話題、微博支付等產品功能,企業可以基于微博打造O2O閉環,為粉絲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核心數據顯示:微博2014年第二季度凈營收773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5%。除傳統廣告業務之外,微博對社交電商的探索一直在深入。年初,微博上線了“支付”產品,使社交產業鏈實現了閉環。隨后,微博又嘗試售賣多種商品,不斷擴大移動電商試水范圍。最近微博還進行大規模汽車銷售,在電商領域更進了一步。粉絲經濟的發展勢頭,將很快超過網上購物。如何利用粉絲電商實現資產變現也是中小企業下一個重要的課題。
三、建立微博粉絲經濟生態觀
未來中小企業的競爭已經不是產品對產品,營銷對營銷的競爭,而是生態對生態,體系與體系的對抗。而未來公司的第一驅動力,不是資本、不是產品、而是粉絲。80后和90后已進入主力消費圈,其消費的個性化和彰顯自我的特征更加明顯,需要企業更深入的研究用戶心理。
如何讓千萬人參與、千萬人研發、千萬人設計、千萬人購買、千萬傳播將成為取勝之匙。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如何根據自身行業特性、公司發展當前階段、產品屬性規劃自身的微博粉絲經濟生態將是重中之中。例如通過用戶發布的大量數據和行為習慣將被深度挖掘,將所有資源整合起來進行營銷,打通各業務線的壁壘。“通過重新定義企業、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模式,一個以微博為核心的粉絲經濟生態鏈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