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強北,是亞洲最大的電子原器件集散地,被稱作“中國電子第一街”。近日,記者實地走訪發現,華強北各大電子市場均出現“旺鋪招租”的廣告,往昔擁擠的人流明顯減少。華強北商會會長黃建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電子第一街”的頭銜也在倒逼華強北,華強北應該做大型商業航空母艦,不能只賣電子、百貨,應該參考美國綜合體的模式。
而在空鋪的背后,一場渠道革命已然興起。
山寨機撤退
8月14日,鋪主王老板來到華強北明通市場打掃商鋪。
商鋪略顯凌亂,地上還散落著一些嶄新的高仿手機海報、手機殼以及包裝紙等。“上個租客押金也沒要就跑了,今天還是市場部打電話告訴我,叫我過來打掃衛生再轉給別人。”王老板站在柜臺前感嘆。
在華強北寸金寸土一鋪難求的地方,為什么還有人跑呢?“他每天連租金都賺不回來,再做下去要虧死。”面對記者的疑問,王老板解釋道,山寨手機奄奄一息,賺不了幾個錢。
王老板指著一張手機海報說:“這個看上去像三星手機,其實是山寨手機,但一般人看不出來。外殼和三星手機一模一樣,但里面的系統、配置完全不一樣。”
隨后,王老板講述的創業故事也印證了山寨手機的衰落。
王老板原來做汽車美容,三年前改行做手機殼,他在華強北明通市場和賽格通信市場各有一個商鋪。2010年,王老板的一個檔口連續三個月營業額超過一百萬,其他幾個月也維持在七十萬左右。“山寨手機殼淘汰很久了,我早改賣蘋果、三星等大品牌的手機殼,生意還是難做。”王老板感慨,以前通過賣手機殼買房買車的大有人在,現在不敢想了。如今王老板已轉型做手機配件。
“我現在還能撐下來,全靠我有一個工廠。貨源比人家便宜,從生產到銷售利潤我一個人全拿了,還能賺點。”王老板說。
據王老板介紹,他盤下的工廠之前生產山寨手機,現在轉型生產手機配件。山寨手機一倒下,背后成千上萬的工廠也面臨倒閉或者轉型。山寨手機大部分虧損退出,有資金實力的開始轉型做國產品牌智能手機。
像這樣“逃跑”的山寨手機經營者在華強北并非個案。
記者在華強北核心地段的遠望數碼城、賽格通信市場、華強電子世界、曼哈數碼城等電子市場均看到旺鋪轉租的信息。記者走訪發現,遠望數碼城二樓是華強北人氣最旺的地方,同樣出現了不少空鋪空柜的現象。
“山寨手機大撤退只是華強北出現空鋪的原因之一。更多的是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消費者口袋捂緊了,自然買東西更加謹慎,再加上華強北處于轉型期,出現空鋪也正常。”王老板分析,政府的“三打兩建”對華強北打擊也很大,許多假貨退出了市場,一些假冒偽劣產品自然遭到淘汰。
此外,從商鋪轉手費的略微變化也能察覺到華強北的“寒冬”。據記者從多位人士處了解到,原來華強北一個商鋪的轉手費要幾十萬,甚至旺鋪要上百萬。現在有些商鋪轉租很難找到接盤者,轉手費也大大降低,有的直降一半。
面臨轉型困局
當山寨機撤退之后,頑固的水貨機雖然能夠野蠻生長,但是其勢頭在強力打擊之下也將逐漸趨弱。而國產品牌機也不一定非到華強北購買,其全國的鋪貨網絡以及電商的發展,也最終使得華強北在全國手機銷售商的眼里失去光環。
數據顯示,華強北路南北930米,東西1560米,擁有12000多家商戶,2011年,華強北實現年銷售額500億元。2007年10月,中國電子市場價格指數在華強北誕生,使深圳成為中國電子市場的“風向標”、“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