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為華碩太極,右為聯想Yoga
隨著Windows8的推出,各種形態的筆記本層出不窮,很多形態都是我們前所未見的,比如華碩的雙觸屏筆記本太極、聯想的360翻轉屏筆記本Yoga等都是極其吸引眼球的產品,即便是那些外型完全沒有改變的新品,在配備Windows8之后也增加了觸控功能,也極大的拓展的用戶的想象空間。
一時,英特爾和微軟都頗為自豪,微軟認為軟件的發展終于超越了硬件的發展,而英特爾則認為超極本的發展迎來春天,成功就在眼前。不可否認,Windows8的出現,極大的催生出了更多的筆記本形態,但是如果我們真的仔細看超極本和Windows8的結合,或者說超極本和觸控的結合,就會發現這二者的結合并不完美,目前仍然只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Windows8的最大意義并不是讓筆記本可以觸控
Windows8的特性有很多,最吸引人也最直觀的一個特性就是可以很好的支持觸控。雖然說Windows7甚至Windows XP安裝單獨的補丁包就可以支持觸控,但是這個觸控是非常初級的,在Windows8出現之前,微軟在PC上并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觸控解決方案,因此仍有不少走在前面的廠商推出了基于Windows7甚至Windows XP的觸控產品,其體驗是非常糟糕的,比如界面并非未觸控設計很多按鈕觸控不到、延遲較高等等。
Windows8相對于之前的產品來說,在觸控上的體驗是飛躍性的,我們先不拿它和iOS相比,僅和微軟自己的產品比,Windows8的出現,讓微軟生態系統的成員都可以理直氣壯的推出自己的觸控產品了。
由于Windows8對于觸控的良好支持,催生出了眾多的筆記本新形態,各式各樣的變形產品相繼涌現,華碩最初推出變形概念的時候,還有廠商認為這是怪胎,但現在,一眾廠商蜂擁而上,還有一些廠商推出變形產品后直接宣稱自己開辟了筆記本的新時代或者重新定義了筆記本等等。
或者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都認為Windows8的最大意義在于使筆記本可以支持觸控,這種“新”的操作方式將給筆記本帶來更多不一樣的體驗,英特爾也因此認為超極本迎來了一個春天,但筆者的觀點卻并非如此。
筆者認為,Windows8的最大意義不是讓筆記本可以觸控,而是讓平板可以成為生產力工具。雖然Windows8出現之前平板就很火,但是不論是iPad還是Android平板,功能均以內容消費為主,偶爾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內容生產的工作,但是真正想要辦公,大多數人還會選擇PC,這時候只要是PC就好,是不是超極本并不重要。
而Windows8支持ARM和x86兩個架構,既可以擁有Surface RT這樣ARM架構的產品和iPad或Android平板競爭,又可以擁有Surface Pro這樣x86架構的產品和筆記本或者說超極本競爭,這才是Windows8最大的意義所在。
英特爾比微軟更迫切需要超極本支持屏幕觸控
為什么x86架構的PC是生產力工具,而平板不是?這個問題是相對的,平板并不是不能成為生產品工具,而是目前階段不可以。這個原因其實很簡單,x86架構的PC由來已久,無論是用戶的使用習慣、生態系統還是整個生產環境,都是為x86架構的PC所準備的,這是一個大者恒大的問題,正是由于x86架構的PC先出現并且占據了主導地位,才在這幾十年里主導地位越來越強。
隨著iPad的出現,讓人們認識了一個新的工具,這個工具與此前的PC從內到外完全不同,于是乎,人們的使用習慣在開始發生改變,生態系統中的每個環節都在發生改變,整個生產環境也在為這個新的產品坐著準備工作。最重要的,現在的小孩子從一認識電腦首先接觸的不是x86架構的PC,而且iPad或者Android平板,在他們的心里認為這就是電腦。等到這批“i一代”的小孩子長大開始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可以想象,整個行業都會被顛覆,這也是我們要看到的蘋果對社會的深遠影響。等到那個時候,主要的生產工具就不再是x86架構的PC,而是平板亦或是其他的產品。iPad們目前可以說已經逐漸具備了成為生產工具的能力,需要的只是一個成長環境。
筆者認為這才是英特爾所懼怕的,這個十年依然是屬于英特爾的,但是下一個十年或許就是屬于高通們的。因此目前英特爾在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開始進入智能手機和平板領域,另一條腿是在傳統PC上進行強化。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領域英特爾實力還比較弱,很難和對手們抗衡,因此能否把這個十年繼續延長就要看在傳統PC上的強化做的如何了,強化傳統PC英特爾所選取的辦法就是推出超極本,希望借助超極本的推出,延緩消費者對PC產品興趣的喪失,因此Windows8推出后,英特爾是非常興奮的,觸控功能的增加可以使超極本更具賣點,這正是英特爾所需要的。
但是對于微軟來說,也選擇兩條腿走路的策略,同時推出的支持ARM架構和x86架構的Windows8,在這場戰爭中,微軟的可選擇性更大,英特爾比微軟更需要對方,因此英特爾也比微軟更需要超極本支持觸控。
英特爾的迫不及待使超極本和觸控的結合并不完美
英特爾至少在Windows8設備的推出上表現的有些迫不及待,各大廠商的新品推出或多或少都受了英特爾這位大家長的影響,從目前已經推出的這些產品來看,實在是很難令人滿意。
基于Windows8的觸控筆記本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華碩的太極和聯想的Yoga,太極是全球首款雙觸屏筆記本,而且華碩為其配備的還是兩塊IPS全高清屏幕,規格至高可見一斑,Yoga則是全球首款屏幕支持360度翻轉的筆記本,而且聯想要為其貼上的還是性價比這個標簽。
先說Yoga,這其實是最容易想到的一種變形的方式,需要太多的想法就可以實現筆記本和平板的切換,但是像Yoga這樣屏幕360度翻轉的變形方式,在變性后鍵盤面成了底面,無論是放在桌子上還是握在手中都很不舒服。再來說說太極,太極的雙觸屏顯然是考慮到了Yoga的變形方式后才做出的設計,這個設計規避了鍵盤面會變成底面的不成熟設計,但是雙屏卻增加了成本,損壞幾率也變得更大,而且還使機身變得更厚重,劣勢也是比較明顯的。
除了這兩種比較特殊的變形方式,其他很多變形方式,比如類似東芝U925t的滑蓋式、戴爾XPS 12翻轉式、ThinkPad Twist的旋轉式,以及最被廣為采用的屏幕可拆卸式。分離式的設計弊端在于屏幕和鍵盤的連接做的不夠好,分離后鍵盤基座攜帶或存放不否方面,而一體式的種種設計都不可避免的使機身變得更厚重,超極本的優勢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蘋果推出iPad之后,并沒有將觸控引入到Mac產品系列中,我們仔細想一下原因就會明白,蘋果追求的是趨于完美的產品,如果在Mac中引入觸控會使產品變得不完美。第一,觸控會使屏幕產生晃動,觸控體驗和iPad相比會變差;第二,觸控會使屏幕變臟,視覺效果不美觀;第三,操作系統仍有大部分UI沒辦法像iOS一樣簡化,如果假如觸控會出現觸控體驗不一直的情況,有些UI按鈕過小不利于觸控。
基于這三點原因,蘋果并沒有急于在Mac產品線增加觸控功能,而是做了一些鋪墊工作, 比如加大觸控板面積,通過觸控板讓Mac用戶體驗到多點觸控的樂趣,簡化OSX系統,逐步將iOS的一些特性引入OS X,讓觸控的操作越來越簡單,可控制的項目也越來越多。
對于其他廠商而言,尤其是對于英特爾而言,作為產業鏈的大家長,如果想在超極本上引入觸控,應該先做更多的鋪墊工作,比如增大觸控板的面積首先實現觸控板的多點觸控、增加屏幕轉軸的穩固性、研究屏幕的納米防油污技術等,有可能的話攜手微軟對于系統做進一步的簡化,等著一切都準備妥當,在筆記本上引入觸控才水到渠成,屆時推出的產品才可用性更強。或許英特爾等不到那個時候,因此才急急忙忙的推動超極本支持屏幕觸控,正是因為如此,筆者認為超極本和觸控目前的結合點并不夠好,二者的結合頗為生硬,所推出的一些列產品可用性都不夠強,仍有極大的改進空間。
小結
Windows8的最大意義并不是讓筆記本可以支持觸控,而是讓平板可以變成生產力工具。Windows8的這一作用對英特爾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為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英特爾采用了為超極本增加觸控操作的方式,但是由于前期準備做的不夠充分,觸控和超極本的結合過于生硬,推出的一系列產品在體驗上都不夠優秀,需要繼續大規模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