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是科技生活邁入嶄新篇章的年份,消費類數碼產品迎來了換代,而消費者在單調的電子品類中,又不斷激發出新的使用訴求和用戶需求。正所謂金九銀十,進入9月份會發現,智能手表領域已進入爆發期,從三星Gear到inwatch Z,各種智能表產品扎堆發布。數碼電子廠商齊頭并進,各類智能表概念圖、工程機層出不窮,這些無疑只是廠商們博取眼球的一種手段。
但是對于你而言,你對智能腕表這個概念熟悉嗎?先回答四個問題。1:智能腕表是干什么用的?2:到底哪種才是真正的智能腕表?3:真正的智能腕表價格區間應該是多少?4:為什么智能腕表價格差距會那么大?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做一些淺顯的分析,旨在讓大家簡單了解一下智能腕表這個品類,在選購時能擦亮眼睛。
提到智能腕表,許多人自然聯想到蘋果公司,因為行業紛紛猜測蘋果會進入智能腕表行業,但事實上今年蘋果鐵定不會推出智能腕表產品。不過為了便于理解,我們首先把智能腕表以Apple的產品系列為例來進行分類:
第一類:智能終端型(類似iPhone)
代表產品:inWatch(國內)
特點:搭載高速核心處理器模組,帶有獨立的移動網絡模塊,運行智能操作系統,可以直接隨時隨地上網,通訊,基本手機能夠有的功能都可以有。
第二類:智能配件型(類似ipod touch)
代表產品:I`m WATC(意大利)
特點:搭載核心處理器模組,但是不帶獨立的移動網絡模塊,必須通過藍牙與其他智能設備連接進行多種操作,在脫離了Wifi和其他智能設備的場景中無法獨立的使用并接入移動互聯。
第三類:藍牙配件型(類似ipod nano)
代表產品:Pebble(美國)
特點:此類產品必須與手機藍牙連接使用,搭載簡單的操作程序,能夠進行查看時間和接收手機的一些通知消息的簡單操作,應用數量少,功能單一。
第四類:功能配件型(類似jawbone)
代表產品:Garmin、SUNTOO等,專注為戶外極限愛好者開發。
特點:簡單的功能芯片,以及藍牙芯片,然后就是獨立的單一功能芯片,如氣壓,溫度,高度,速度,或者搭配外設心率檢測等,這類產品存在已經很多年,他們也沒把自己歸類為智能腕表。
然后我們細數一下以上各種類型的產品的配置、功能、以及用途。
第一類是智能終端,目前能看到的全球范圍內也只有國內的inWatch在做這類產品,搭載了雙核1.2G的處理模組,獨立的GSM通訊模組,帶有wifi, 藍牙,GPS,3D加速度傳感器,地磁傳感器,陀螺儀,等等功能模塊,還有攝像頭,麥克風,喇叭,震動儀,也就是不折不扣的智能手機的解決方案,雖然本人不認為目前這個方案是最好,但是這個方案個人認為是最有想象力的,把個人的智能終端從手機轉到腕上,能解決用戶很多需求,但是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很多,比如續航問題,散熱問題,人機交互問題,一旦這些問題被解決,那真正的穿戴時代也就來臨了。
第二類是智能配件,目前世界上想做智能腕表的手機大公司基本都會選擇的一個方向,他們的目的是為了給他們越來越大的手機尋找一個補充的產品,解決他們大屏幕導致用戶在移動時代手機屏幕大且造成了越來越多的不方便的問題。這類產品一般也會使用高速處理器模組,搭載400赫茲以上處理速度的芯片,但是為了能正常使用安卓4.0以上的操作系統,芯片處理速度起碼在800以上才會流暢,也就是說一般這類產品都會搭載安卓操作系統,帶有GPS,wifi,藍牙,3D加速度傳感器,陀螺儀等少量傳感器,但是沒有獨立的GSM通訊模塊,需要通過與手機相連接或者WIFI環境下才能完成一些智能功能需求。
第三類是藍牙配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Pebble,創造了美國的眾籌網站kickstarter的籌款最高記錄,他由一個獨立的功能模塊(MCU),一個藍牙芯片,一個3D加速度傳感器,一個電池,一塊memory oled組成,基本能做的除了看時間以外就是完成運動記步,通過藍牙與手機連接,有來電顯示,短信通知,以及其他社交平臺的信息推送,但是因為芯片速度過低,或許能做的相對比較少,更形象的比喻應該是戴在手上的智能BP機。
以上是相對淺顯的介紹了各種所謂智能腕表之間的區別,最后哪種才是真正的智能腕表,哪種才被用戶所接受,最后由市場以及用戶來決定。
接下來我想分析的內容可能會相對的專業一點,為什么這些智能設備會有這么大的價格落差,然后再細數一下市面上已有的那些智能腕表和展望筆者本人眼中的智能腕表的應該有的功能形態以及該解決用戶哪些需求。
主流智能腕表橫向比較:

從以上三個產品的成本對比他們的定價,以及研發成本,產品開發成本,除了Pebble以外都不算很貴,我們以三星的Gear為例,開發智能腕表的獨立團隊投入、模具、元器件定制等所有成本相加起碼上千萬,而且還沒計算大公司病所造成的成本浪費。
而國內團隊inWatch聽說接近兩年的開發成本,從造型來看的多元器件定制,開發成本肯定也在千萬級以上。按目前智能腕表的出貨量來分攤成本,這個定價也算合理。而且Pebble作為單片機的開發難易度、研發成本、模具、定制元器件等等相加的成本應該只會在幾百萬元,所以這個定價估計只能讓歐美人接受。
按照時間新近順序,我們來分析已面世及未面世的智能腕表:
1:inWatch Z

國內創業公司映趣科技的一款產品,目前正在眾籌網進行項目眾籌融資(http://www.zhongchou.cn/inwatch)。之前說過了,inWatch Z是目前唯一一款在產品形態上屬于全功能定位的產品,有獨立的網絡接入功能和智能操作系統,并且硬件配置也屬于可以接受的水平,這樣一款產品在使用安卓操作系統的前提下意圖已經很明顯,就是要依托安卓龐大的應用和開發者資源建立智能腕表的生態系統,但是客觀的說這款產品目前過于超前,在體積、續航時間等方面都還有不小的限制,不過在生態系統打造上的嘗試也許會在1、2年之后的穿戴智能設備成熟時期給映趣科技帶來很大的優勢。
2: Geak watch

果殼電子從他們做手機來看,一向讓人不抱太大希望,自家手機做的一塌糊涂,想把這智能腕表做好,顯然更加不太現實??匆幌翯watch的售價1999元,據說售出了5000臺,中間一次跳票,還每人送了一臺手機,前幾天又發聲明說,3年內免費換3次,簡直就是電視購物。我們來看看功能與配置,Gwatch功能不可謂不強大,WIFI ,藍牙,GPS,三軸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等。主芯片采用了君正的JZ4775的芯片,處理能力低下導致操作不流暢,速度慢,僅是點亮屏幕就會超時兩秒之久,而且UI界面也并不人性化。
3:Pebble

這款之前在美國眾籌網站KicksStarter上創造了神話的產品被大家廣泛的傳播,但是后來貌似大家都覺得其實這個產品本身并沒有那么的神話,主要在于Pebble的產品形態過于簡單,MCU構架、簡單的操作系統、單一的功能,這一切讓很多購買用戶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后都很快的喪失了新鮮感,并且Pebble本身的全球策略也是一種問題,在一個創業型硬件公司的前期下,想要做好全球的產業鏈及售后服務幾乎是不可能的,從之前Pebble拆解的情況來看,必須使用暴力拆解的方式也注定他無法進行一般的維修。本身的產能問題也一直為人詬病,讓很多苦等了數月的用戶甚至忘記了自己預訂了一支Pebble,筆者認為Pebble確實是一個被過度神話和解讀的產品,不過還是期待他們的第二代產品會是什么樣。
4:三星Gear

三星集團依托了自己的產業鏈優勢和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優勢推出的一款產品,總體感覺更像是一個巨頭企業在穿戴數碼興起的時代先搶占位置的選擇,定位也不出意外的與SONY的smartwatch相似——作為自家智能手機的補充配件產品,這款產品發布時據稱已經有了70多款應用,相信這表明三星不光只想做一款依托于手機的配件,也想在其中發掘更多的可能性,總體的工藝與制造水平在三星全產業鏈的基礎之下相信應該有所保證,但問題在于這款產品依然是一款沒有獨立的移動網絡搭載的產品,所以在使用是依然會受到必須有智能設備鏈接或WIFI環境的制約,而且能否與其他品牌智能設備很好的鏈接并工作仍是一個未知數。
5:I`m watch

屬于智能配件類智能腕表,意大利的工業設計還算OK,但因工藝要求不夠,真實手感沒有照片好看,表帶設計不適合亞洲人,1.54寸的全彩iPod nano的屏幕,顯示效果不錯,搭載了飛思卡爾的433Hz的單芯片處理方案,運行貌似基于安卓2.1修改的操作系統,界面還不錯,就是因為芯片速度很低,基本無法運行第三方APP,試著下載了一個聊天軟件,可能版本過高,與安卓2.1沖突,導致了系統癱瘓,總體來說,是一個除了看時間以外不太好用的產品,而且顯示時間點亮屏幕大概也有1秒多的延時。之前好像賣2000多,現在降價一點了,但總體因為主頻速度太低導致性價比太低。
6:SONY smartwatch 1代

這款智能腕表定價人民幣999元,外觀設計簡單嬌小,但是對于普通成年人來講,太過于小氣,只適合女孩或者小孩,而且宣傳說能與安卓手機連接,但幾乎只能適配SONY自己的幾款手機,筆者嘗試與其他安卓手機連接,都沒有成功,操作也不是很方便,定位也不清晰,外形適合的小孩和女孩幾乎沒有這個需求,所以這款產品對于SONY來講應該是非常失敗的產品,希望SONY smartwatch 2代會有比較好的突破。
說了這么多,最后展望一下我心中完美的智能腕表:
毫無疑問,首先它必須是外觀如同手表模樣的產品,能讓我輕松戴在手上出門,具備極強的便攜性和仿真度。其次,它要能夠實實在在解決我的需求,比如通過APP擴展出更多應用,彌補自身內置功能的局限性,此外腕表在手腕的位置,有著貼身便利和隱私的天然優勢,如何將APP與腕表特性相結合,轉化為優秀的功能體驗和便捷的操作方式,這些是最值得期待的!同時我也希望智能腕表UI有更簡易的交互操控方式,從而使小屏幕智能腕表也能具備良好的用戶體驗。當其中一個智能腕表廠商克服了這些弊端,找到了妥善又合理的解決方案,開創出既簡易又務實的產品體驗,那么這個智能腕表這個產品便能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