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消息,國內首次神經學跨媒體營銷調研結果今日出爐,結果顯示,消費者為對網絡視頻貼片廣告較為積極,而對電視廣告則會產生反感。
此次調研意在評估網絡視頻廣告與傳統電視廣告哪個更具有影響力,問卷等傳統調研方法無法平等的比較兩者關系,所以此次調研的主導方陽獅銳奇聯合兩家專業機構,使用了眼動追蹤與腦電波數據來進行廣告效果評測,這也是國內首次啟用神經學研究跨媒體廣告評估。
在調研中,主辦方比較了同一支廣告在網絡視頻與電視媒介的傳播效果,結果顯示,消費者更對網絡視頻廣告認知較高,而對電視廣告的情緒反應較為負面,即消費者更能愿意接受視頻廣告。
是什么產生這一結果?調研報告稱,電視平臺上冗長的廣告時段是最大影響因素。傳統觀念認為,電視媒體更為權威,播放廣告時也無干擾、屏幕更大,所以更愿意在該平臺進行投入。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視頻乃至移動終端視頻的興起、電視媒體的關注度每況愈下,其“生命線”——電視新聞的權威性也不斷被挑戰,廣告自然也受到不少影響,調研報告顯示,電視觀眾只在播放節目時才集中注意力,在進入廣告時段后,則幾乎不再關注——只有近49%的觀眾才繼續觀看。
此次調研還對網絡視頻廣告中前貼片與中插片廣告進行了對比,數據現實,用戶對中插片廣告已經有了一定接受程度,情緒顯示比較積極,總體上講,中插廣告與前插片效果不相上下。
研究顯示,與去年相比,網絡視頻廣告與電視廣告的重合度有所下降,前者在用戶心中定位更為獨立鮮明,與一線城市相比,二三線城市對視頻廣告的接受度更高。
調查還對視廣告的時長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15秒廣告與30秒廣告的效果區分并不明顯,用戶行為上看,幾乎都可以接受廣告時長近一半的信息,即7秒和15秒。、
此外,調研還發現女性消費者對視頻廣告有著更好地接受程度,季節、地區文化差異等也部分決定了廣告的傳播效果。
資料顯示,此次調研使用的神經學方法已經在市場上發展迅速,并已經在成功的應用在廣告、媒體、品牌研究等多個領域,在國外也已經進入到成熟期。(倪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