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榜了三年“為發燒而生”的小米,如今在硬件配置上早已沒多少優勢了。近日,小米雷軍在微博上炫耀小米將嫁接“奧氏體304不銹鋼鋼板”,卻遭到網友的集體吐槽。小米的塑料外殼被詬病許久,這次終于要更換鋼鐵版,本該引起行業側目、粉絲歡呼,為何卻遭遇大家集體不屑呢?
當前,金屬機身已成為行業趨勢和高端產品的代名詞。但在追趕潮流的過程中,小米偏偏選用了最不起眼、幾乎被業內揚棄的不銹鋼,不僅讓人感嘆,用戶體驗和壓縮成本相比,小米永遠先考慮后者。
為什么消費者喜歡金屬外殼,未來的手機材質大戰中誰將勝出?
金屬外殼成為考驗高端機的新高度
一部Iphone5s手機,上市一年多,人們對其各種新功能記憶無幾,但卻都深刻記住了一個名詞"土豪金"。為什么人們在手機材質中這么偏愛冷冰冰的金屬呢?
推出多款金屬材質旗艦機的青橙手機CEO王迅表示,金屬材料在消費電子產品上的應用,被認為是增加質感、提升產品檔次的重要方式,金屬產品往往定位高端,低價位市場則留給那些工程塑料產品。
金屬是人類永恒的伴侶,早在青銅時代就陪伴我們左右。金屬的堅韌、冰涼、稀有、鋒利等特質,都讓它遠超竹石,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在手機的紅海大戰中,絞盡腦汁在硬件升級和價格降級上拼個你死我活的手機企業,不約而同將下一個決戰場,定在了手機外殼材質上。
以蘋果開創的金屬外殼,成為各大企業競相追逐的焦點。但囿于各種原因,金屬外殼的高度,許多企業難以企及,其中包括三星等手機大佬。
錘子手機曾嘗試挑戰金屬殼工藝,但受設計和成本限制,最后選擇了全塑料殼工藝。
一加手機發布會上,CEO劉作虎花費了大把時間在講解材質和手感,但最后推出的,卻是木質、竹質外殼,不過倒是大有返璞歸真的感覺。
三星手機雖然貴為全球手機龍頭,但即使是最新款的S5,也沒能推出金屬材質的旗艦機,以至于被網友噴作"萬年塑料命"。
這一次,小米4為凸顯自己的"劃時代"意義,咬牙推出了"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希望打造金屬機身。但這家公司又想走高端,又想省大錢的雞賊心理,讓小米最后成為了四不像。大家發現,雷軍又開始忽悠不明就里的可憐"米粉",所謂具有極佳可塑性、極強耐腐蝕的"奧氏體不銹鋼",就是家里的不銹鋼鍋而已,市場售價是9塊錢1斤。而收廢鐵的價格一般是8塊錢1斤。也就是說,小米不銹鋼的成本也就比廢鐵稍高一點。
小米想在手機外殼上發力,卻用鐵鍋來忽悠大家,未免過于乏力。我們來看看,真正有誠意的金屬手機,都是怎么樣做的。
好金屬+好技術=好手感
不銹鋼機殼或者框架技術,已經在金屬手機的大戰中落伍。
魅族CEO黃章在微博上表示,魅族早在2007年的M6就用上了304不銹鋼,不過魅族很快發現,304不銹鋼并不耐磨,表面很容易留下劃痕,因此被迫大部分手機都做成磨砂表面。
屢屢引領業內風氣的蘋果手機,在金屬外殼的研發和使用上,不遺余力在更新換代。雖然早期使用不銹鋼,但很快就換成了更輕薄、更強韌、散熱更好的鋁鎂合金。
事實上,鎂鋁合金已經成為金屬手機的主流。
鎂鋁合金的優點數不勝數,缺點只有兩個:一是貴,二是需要極高的加工工藝和表面處理工藝。因而,敢于上鎂鋁合金的手機企業,都是在成本控制和金屬加工技術上有兩把刷子的企業,即使有"工匠精神"和"情懷"的錘子手機,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過,總是有企業敢于包攬難度極高的瓷器活。
國內手機產品中,金屬占比最高的青橙NX手機在金屬材質的研發和工藝提升上下足了本錢。青橙手機CEO王迅表示,青橙NX的金屬機身占比高達92%,機殼采用鋁合金,內部架構則采用鎂鋁合金。這樣做的結果,讓青橙NX的強度達到塑膠殼手機的12倍,重量卻只有鋼質手機的四分之一。"史無前例地融合堅韌質感和輕柔隨身于一體"。機殼只有0.6毫米厚,重量僅為39克。是市面上最輕的5.5寸智能機。
金屬機身面臨的技術難題,一是信號屏蔽,二是表面光滑度。青橙也用兩大技術亮點徹底解決了這兩頭老虎:青橙NX將天線置身機身四角,將手持影響降到最低,信號強度增加13%。在光滑度上,青橙使用了96小時表面處理技術,每分鐘10萬轉的高光切割和陽極著色技術。
王迅表示,金屬機身的成本更高,但帶來的品牌提升效益更大。"相對于塑料材質,金屬機身的生產加工要求更高,生產過程更加復雜,良品率更低,即使有穩固的供應鏈和代工廠家,一條新的金屬設備生產線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搭建的,因此,金屬機身本身就是優質產品的一道門檻,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近年新崛起的100+手機,老牌的酷派、以及卷土重來的HTC手機,也都上了鋁鎂合金技術。100+的徐國祥的發言,代表了這些金屬手機企業的市場看法,"鎂鋁合金成本是很高,連材料帶加工要上百元,但為了更好的客戶體驗,這個錢花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