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預裝軟件“綁架”問題早已不是新鮮話題,在消費者的呼聲中,工信部即將于下月正式實施的《關于加強移動智能終端進網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手機廠商預裝軟件必須要通過工信部的審核關卡。雖然目前還不能肯定此舉能徹底根治當前預裝軟件的亂象,但起碼,未來如果再出現類似的亂扣費信息被擅自收集等問題時,有規可循了。
下月起預裝軟件需報備審核
后臺偷偷運行、流量越耗越大、卸載幾無可能……9月29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用了將近20分鐘集中報道安卓手機預裝軟件亂象。報道稱,一款新的安卓手機,通常情況下會自帶十幾款軟件,更有甚者高達數十款。事實上,滿足手機通話、短信、照相等基本功能所需的軟件僅為10款左右,絕大多數預裝軟件并不必要。
針對此問題,工信部在11月1日將實施的《關于加強移動智能終端進網管理的通知》中明確,生產企業申請移動智能終端進網許可時,應當在申請材料中提供操作系統版本、預置應用軟件基本配置信息。同時,不得在移動智能終端中預置具有以下性質的應用軟件:未向用戶明示并經用戶同意,擅自收集、修改用戶個人信息的;未向用戶明示并經用戶同意,擅自調用終端通信功能,造成流量消耗、費用損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的等。工信部同時規定,獲得進網許可的移動智能終端新增預置應用軟件,或者操作系統升級發生的變化涉及進網檢測中終端基本安全要求項目的,生產企業應當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報備。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發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應用安全檢測與分析報告》顯示,目前國家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研究所檢測到的2000多個惡意應用中,已被下載近4500萬次,在所有應用下載量中所占比重高達11%,即用戶每下載9款應用,其中就有1款屬于惡意軟件。
專家指出,目前資費消耗、惡意扣費、隱私泄露已經成為手機應用的三大危害。惡意軟件可以通過修改定制ROM、運營商定制渠道、第三方應用市場、山寨手機預置軟件等渠道傳播。
手機廠商首先受沖擊
據了解,第三方軟件內置在手機中的途徑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與運營商合作定制,將后者相關應用預裝進定制手機;第二種是手機出廠時,手機廠商自己預裝應用程序,一般將應用程序內置入系統,從而難以刪除;第三種是銷售商與廠商合作,以渠道推廣作為籌碼,或后期刷機預裝應用程序。而且,預裝軟件在國內已形成一條龐大的黑色產業利益鏈。隨著工信部新規實施,首當其沖利益受損的將是手機廠商。360手機助手產品總監郭子文表示,手機預裝軟件存在著背后的利益鏈,單臺手機每預裝一個軟件可以向軟件商收費八毛錢到五塊錢不等。還存在靠預裝在后面偷跑流量或者扣費這樣一些行為來變相盈利。
有分析認為,手機廠商對于用戶自主獲得Root權限下載相應的應用不提供保修為“要挾”也是因為這個利潤還是相當可觀的。這也是手機廠商的一種收入補充,如果真的全部掐掉,那么手機廠商的利潤會損失一部分。對于起步階段的眾多手機廠商來說,壓力很大。
通信專家項立剛則指出,手機預裝軟件亂象要想根除,取決于政府的整治決心與監管懲罰力度有多大。如果對手機廠商提出嚴格的要求,驅使廠商去整肅各級渠道,加之運營商的有力配合,方能真正使消費者免除預裝軟件泛濫的困擾。
此前,360手機助手推出了“卸載預裝軟件”功能,這是業界首家擁有此功能的產品。該功能方便快捷,僅需八步,就可以幫助用戶卸載掉不需要使用的預裝軟件。郭子文表示,由于手機廠商預裝的應用中有不少裝機必備軟件,用戶應謹慎卸載軟件。如果手機未提供Root權限,也可以通過360手機助手臨時Root,一般不會影響保修。統計顯示,截至目前,約有200萬用戶使用了360手機助手卸載預裝軟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