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晴然/搜狐IT駐硅谷記者
導語:純拼“馬力”的年代已經不再,CES成為汽車廠商們下注“智慧交通”的斗秀場。
這兩日如火如荼的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一直是全球消費電子變革的風向標,曾引導科技行業從PC到智能手機,再到可穿戴設備的歷史變遷。而今年,跟智能汽車相關的一切,已然由“配角”篡位成為CES的“主角”;包括奧迪、奔馳、寶馬在內的10個主流汽車廠商爭相拿出看家本事,豐富著人們對于智能交通的憧憬。自動駕駛、以及車聯網催化下的各種未來派應用......的確讓CES秒殺車展!

小編有幸親臨現場,在人潮涌動中感受智能汽車的熱度;這篇行業觀察,帶你看看“汽車”憑啥成為本次消費電子展的最大熱點?
親歷CES車展,我的宏觀感受是:車聯網發展已經迎來新的拐點,從以導航和車載娛樂系統為主的車聯網1.0,向全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和效率的車聯網2.0穩步邁進,同時還帶來了信息通信業、汽車制造業以及交通服務業的深度融合與創新。
結合我與現場業內人士的交流,總結這個“拐點”的加速到來有以下推手:
1.技術層面的突破。逐漸在世界范圍內普及的LTE和專用短程通信(DSRC)網絡接入技術,終于實現車、路、人、云聯網(V2X聯網),并融入在線實時控制、網絡人工智能和先進的避碰撞安全技術。具體應用案例包括:1)發現前方不可見的車輛和事故并提供預警,2)向周遭車輛廣播緊急剎車信號,3)自動適應道路交通信號控制,4)避免與行人和自行車發生碰撞等等...... 這些無疑為自動駕駛和智慧交通的發展提供了溫床。
2. 協同發展模式的形成。目前,這個新領域內呈現汽車廠商、IT公司、交通管理機構等主體間開放協同的趨勢。近幾年非常成功的移動互聯網開放模式正在深度影響汽車業和通信業。比如,高通、英偉達、英特爾等企業都提出了技術解決方案;再比如,谷歌與不少汽車制造商以及芯片廠商共同成立了開放汽車聯盟(OAA),還在去年I/O大會上發布Android Auto車載OS;此外,蘋果也有類似動作,去年3月攜一眾合作伙伴,發布車載系統CarPlay。
3. 美國交通部作為重量級的幕后推手,也對未來汽車和交通業的協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比如1)制定了自動駕駛汽車功能的分級標準,考慮將防碰撞列入安全標準,2)完成聯網控制汽車的技術標準和先導試驗,啟動強制實施V2X車聯網的立法進程,3)完成了汽車數據隱私保護的立法進程等等。
伴隨著這樣的大背景,我們在本次CES上看到的一派車聯網繁榮景象就變得很好理解了。總結幾個呈現在外的熱點趨勢。
一、大波無人駕駛汽車亮相CES
本次CES上展示無人駕駛技術的廠商有很多,小編挑了以下幾個最具亮點的。
1)奔馳在主題演講的舞臺中心上展示了自己的全自動駕駛概念車F015,光看外形還以為是剛從科幻小說里剛跑出來的。這部車除了具有自動駕駛功能,還配備純電動系統。內部的前排座椅可以自由旋轉,實現與后排乘客面對面說話什么的。同時,該車內有多塊屏幕,乘客可以通過觸碰或者手勢控制汽車屏幕開展工作或者進行娛樂活動。此外,車體的前后各有一塊LED區域,它能夠根據當前的駕駛模式變換顏色:手動駕駛時為白色,自動駕駛時為藍色,方便外界知道該車的駕駛狀態。


2)奧迪則玩起了“真刀真槍”,讓其最新研發的自動駕駛汽車(代號“Jack”,一輛特殊版本的A7)跑了長長的560英里,在完全沒有人工干預情況下自動駕駛到CES展會現場。奧迪技術研發部門負責人Ulrich Hackenberg表示:“這次路試結果完美地顯示了奧迪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性”。

3)寶馬也在CES上發布了全新的自動駕駛技術,全自動遠程代理泊車輔助系統。該系統將車載激光掃描器提供的信息與建筑物(例如多層停車場)的數字平面圖相結合;當駕駛者使用智能手表啟動全自動遠程代理泊車輔助系統時,系統將自動控制車輛快速穿過各層停車場,而駕駛者此時已可下車趕赴約會。


在整個過程中,全自動遠程代理泊車輔助系統及其傳感器不僅能夠識別停車場的環境,還能探測到意外出現的障礙物(例如錯誤停放的車輛)并準確避開。寶馬i3到達停車位之后,車輛即自動鎖止,然后等待用戶通過智能手表和語音命令進行呼叫。收到呼叫后,全自動遠程代理泊車輔助系統會計算駕駛者回到停車場所需的準確時間,并據此啟動寶馬i3,確保它及時開到停車場出口。
二、汽車主被動安全功能的智能化
一些供應商和配件企業把武力主要集中在智能汽車安全的相關產品上,代表性的案例如下,
1)博世公司本次CES帶來塞車輔助系統;即在交通擁堵時,該系統通過聯合雷達和視頻技術,控制車輛的縱向和橫向運動,需要變道時或檢測到障礙物時則返回駕駛員控制模式。

2)寶麗萊推出智能化的車載攝像機,除了能夠攝錄1080P的高清視頻,攝像機內還自帶加速度傳感器和GPS定位儀,在汽車發生事故時,會自動保存正在錄制的視頻,并記錄下碰撞發生時的位置和車速等信息。除此之外,該產品還能夠在車輛偏離車道、超過預設速度時發出警告和警示信息etc.。


當然,在安全范疇,主流汽車廠商也不甘落后。
寶馬在CES上展示了名為360 degree collision avoidance (360度碰撞防護)的平臺,可以自動識別周遭路況、環境,并讓車輛始終保持在安全的狀態。寶馬在純電動車i3上面置入了4個高感應度的雷達掃描儀,它們可以持續偵測周遭環境,例如護欄、墻壁等障礙物。當系統判定車輛以過快的速度接近障礙物、且駕駛員仍沒有任何制動動作的時候,系統便會自動介入制動系統執行緊急剎車,避免潛在的碰撞發生。值得一提得是,該系統的誤差范圍非常小,可在距離碰撞處幾厘米之前、將車子完全停住。

如果駕駛員在剎停前就意識到車輛走偏,并轉動方向盤欲躲避障礙物的話,此時系統才會將剎車壓力釋放,讓車輛正常行駛。這套系統意在減輕駕駛員在視線不好或是疲勞時的行車壓力,并增加行車的安全性與舒適性。
三、車聯網催生“智慧型”交通效率應用
不少雄心壯志的汽車廠商意圖借勢車聯網的蓬勃生態,通過大數據分析推行智慧交通,最終提高道路上的交通效率。
譬如,在福特汽車的主題演講中,CEO Mark Fields宣布了包括遍及全球的25項革命性移動實驗的Ford Smart Mobility智慧移動藍圖。透過這些實驗,福特希望解決當前全球四大發展挑戰:爆炸式的人口成長、迅速擴張的中產階級、空氣質量以及日益變化的消費者態度與需求。

該藍圖中代表性的實驗案例包括Fleet Insight,福特工程師和惠普公司合作,在全球范圍內100名惠普員工的汽車內安裝傳感裝置和記錄器,實時追蹤和分析所有的駕駛習慣。這項實驗意在探索不同司機對外在因素(比如天氣和路面狀況)不同的處理方式,進而為大家提供更為個性化的自動駕駛功能。
還有Parking Spotter這項實驗案例,福特公司與Georgia Tech大學合作,借助多數福特汽車中已有的輔助駕駛傳感器,包括聲納和雷達。當司機繞著城市轉悠尋找車位的時候,這些傳感器會帶他們找到空車位,并將一路收錄的車位信息推送至云端,使其他司機可以共享這些車位信息。值得一提得是,這個系統除了能幫司機找到空車位,還能對車位進行預定,并將汽車導航到車位所在地。這么一來,汽車燃油消耗和尾氣排放也因此得到了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