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蘋果公司發布了 12.9 英寸 iPad Pro,但是最讓人“震驚”的是他們確實如傳言所說,給這款超大屏平板配備了一支售價 99 美元的觸控筆——Apple Pencil。蘋果就這樣在我們都還在享受多點觸摸屏幕和手指的便利交互時,猝不及防地讓我們回歸到書寫的世界,回到還沒有鍵盤鼠標崇尚手寫的年代。但是 蘋果為什么要這樣“玩弄”觸控筆,再推 Apple Pencil?
連連敗北的觸控筆

1964 年 RAND Corporation 推出了一款平板產品——RAND Tablet。這款 10×10 英寸的平板的設計和 iPad 或者 Star Trek Data PADD 完全沒有相似點。它采用無鍵盤設計,配有數字觸筆。設備中間有一款非常原始的電子觸摸板,使用觸筆在上面操作的時候還必須有電線連接,用戶可以使用觸筆進行菜單選擇、圖表制作、甚至編寫軟件等操作。這款 RAND 平板算的上是真正意義上的首款平板電腦。
可惜它的這種操控界面并沒有流行起來,一方面是因為這款平板在當時的售價為 1800 美元(目前約合 130000 元),沒有幾個消費者能夠承受這么高昂的價格,所以它使用的范圍并不廣泛。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個人電腦行業里程碑標志——鍵盤+鼠標組合的出現,讓它根本沒有機會發揮潛力。
后來直到 90 年代中期,觸控筆好像才有了復興的勢頭,這次是在個人助理電子設備市場。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 Palm Computing 公司推出的 Palm Pilot。可惜當時技術有限,這些個人助理電子設備上配備的各種觸控筆其實和塑料牙簽好不了多少,沒有什么技術含量,所以也沒有什么特別突出的功能。
很快,這些觸控筆就再次敗下陣來——這次他們的勁敵是黑莓公司推出的實體鍵盤。當時即使是最成熟的手機,發送短信的時候還是需要借助數字鍵,黑莓的這次創新無異于解放了用戶,也是技術上的一大重要進步。
但就算是實體鍵盤也被iPhone多點觸摸屏的風頭給蓋住了。多點觸摸屏是基于手指的觸摸界面,它開創了一個新的人機交互紀元。也是在 iPhone 推出的時候,喬布斯全面否定了觸控筆。自此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再也沒有“觸控筆”這個概念了,因為人的手指就是最好的觸控筆。
在角落生長的觸控筆

雖然多點觸摸屏肆意發展,但是觸控筆仍然“在角落默默生長”。近幾年更是逐漸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之中,大有復興之勢。三星旗下的大屏幕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均配備了,S Pen觸控筆,號稱能夠模擬鋼筆在紙張上書寫時的情況。微軟 Surface Pro 3 平板配備了一支具備原筆跡特性的觸控筆,更加體現出設備的獨特性。
此外很多第三方配件廠商在觸控筆的復興上也功不可沒。比如 Wacom 推出了多款 iPad 觸控筆新品,其中有入門級的第三代 Bamboo Stylus、有更高級的新款 Bamboo Stylus fineline 以及專業級別的 Intous Creative Stylus 2,滿足了不同階段的iPad使用人群。Wacom 作為一家專注手繪和數位繪圖板的公司目前正處于 iPad 觸控筆市場的主導位置。
還有 FiftyThree Pencil,你真的就能像用鉛筆那樣使用它。筆頭可以直接在屏幕上劃出線條,而橡皮擦就像普通鉛筆一樣位于筆的末端,可以拿末端去擦拭,Paper 應用里的橡皮擦就會被調用起來。這支筆在很多喜歡在 iPad 作畫的用戶中的評價很高。
Adonit 作為一家有資歷和技術實力的臺灣觸控筆廠家長期通Adobe等有深度合作,其目前有大量的觸控筆產品也能滿足不同的繪圖需求。
良好的發展環境

如上所述,觸控筆行業目前的發展雖然還說不上百花齊放,但也是趕上了最好的時代,遇到了最好的發展環境。不管觸摸屏再怎么發展,觸控筆的擁躉仍然對它有一絲留戀,而且在某些特殊的領域,比如專業設計師和數碼藝術家,觸控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為在這些領域,僅僅有手指是不夠的,他們還需要更為精準的東西。
雖然喬布斯曾經否定過觸控筆,但是如今蘋果敢于破陳推新,也是在說服消費者,包括電腦和智能手機在內的計算是不應該有限制的。蘋果想要給傳統平臺增加更多新的數字功能。蘋果讓我們回到了計算行業發展之初,曾經行業也嘗試過帶有觸筆的平板電腦產品,但這不是歷史的倒退。
曾經觸控筆發展不起來,一是因為成本和技術的限制,讓它根本沒有機會進入到大眾消費者之中,為大眾消費者所用,在大眾消費者之中真正普及起來。承載觸控筆的平臺——那些年的平板電腦和便攜設備也沒有贏得消費者。如今,觸控筆的技術已經發展到新的階段,它不再是當年的“塑料牙簽”,而是起到了豐富用戶體驗,強化設備性能的作用;另外iPhone和iPad等大屏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已是司空見慣的真正意義上的便攜設備。這些設備使用的范圍很廣,用戶類型不盡相同,使用需求也各不一樣,其中就有一批強烈需要觸控筆的專業用戶。
小結
20 多年前,蘋果公司以“個人數字助理”之名推出了首款 Newton Message Pad,90 年代末期喬布斯砍掉了這款帶有觸筆產品,00 年代喬布斯極力否定觸控筆,10年代蘋果推出了 Apple Pencil,實在意外。
但是從很多方面來說,目前科技行業也有很多類似蘋果這樣破陳推新的舉動。就連最常見的家用電器或者汽車產品等,如今不也一步步升級更新,在互聯和通信方面有更多豐富的功能。還有蘋果針對 iPad 推出 Smart Keyboard 并不是對觸摸屏的背離,或許也是認識了觸摸屏本身存在的限制從而做出的變化。
蘋果讓人機交互的方式回到一種具體可感的方式,這不僅說明了蘋果承認平板用戶需要更多言行,同時也符合蘋果的目標,將再次之前沒有數字化的東西帶給現代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