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后,第二代Moto 360智能手表就要在國內開賣和開放定制了。不過,作為首款入華的基于Android Wear打造的智能手表產品,其并未“順帶”著將谷歌的服務帶回中國。
但,這并不能打消人們的期待和想象,因為好消息在路上。
日前,智東西從國內一家主要的手機廠商高層處確認,今年年內,支持Android Wear智能手表的谷歌應用商店將進入中國內地。形式或為單為中國市場開發和運營的區域版本,但包括谷歌通用的賬戶體系、Gmail、YouTube等在內的“配套服務”入華仍需等待時日。

中看不中用的Android智能手表迎春?
作為與谷歌“離得最近”的中國手機廠商,聯想將第二代Moto 360智能手表帶入國內市場已然算是個巨大的突破。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國行版本的Moto 360搭載了Android Wear,但其核心的應用仍然被換成了中國特色的替代品——語音及生活服務Google Now變成了出門問問的“你好安卓”,Google Play和Google Map則分別變成了聯想應用商店和搜狗地圖。
我們雖然暫且不能知曉如果Android Wear如期入華后會對已經推出的第二代Moto 360產生什么變化,同時最終在國內落地的版本也幾乎100%是“內外有別”,但其所帶來的在應用規模和質量上的大幅擴展仍然值得期待。
根據谷歌在今年6月I/O大會上公布的數據,Android Wear應用商店的APP數量已超過4000款。作為比較,蘋果Apple Watch基于watchOS系統的APP數量為10000款;不過,后者的數據截止于3個月后剛剛結束的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上——即便只有1/4的APP得以登陸國內市場,對于國內當前的Android智能手表市場仍然影響深遠——至少,國內用戶可以使用的APP將以幾何數字增長,而不僅只是看天氣。

需要注意的是,相比于完全開源的Android,谷歌對Android Wear的控制要嚴格得多。目前,只有摩托羅拉(聯想)、三星、華為、索尼、LG和華碩6家廠商獲得授權。基于此,國內當下的智能手表OS大多基于Android開發而非Android Wear,但包括出門問問Ticwear、百度DuWear等都兼容Android Wear的APP。實際上,Ticwear已經成為國內Android智能手表刷機的主力系統。
谷歌全面歸來腳步提速?
對于闊別中國市場5年的谷歌來說,放棄龐大的中國市場也許并不是一個太明智的選擇。而除了前文提及Android Wear應用商店,近期一系列事件正在表明,谷歌已經選擇了“回頭”。
1、Android Wear開始支持中文:今年4月,谷歌在一個小版本的升級中低調推出了中文的語言支持。而在當時,在中國市場并未有支持和潛在支持Android Wear的設備上市和發布。

2、中國版Google Play傳聞:谷歌為中國推出獨立版本的應用商店的消息在業界已廣為流傳,而此前亦有傳聞稱,谷歌正在與國內手機廠商談判預裝Google Play的相關事宜。作為回報,谷歌將為每臺預裝后的手機補貼1美元。同時,據外媒報道,谷歌已向中國監管部門做出承諾,稱將遵守本地法律。
3、谷歌重組“親華派”上臺:上個月,谷歌進行了公司架構調整,專注于互聯網業務的“新谷歌”掌門人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很早就表達了對于中國市場的興趣。此前,其在接受《福布斯》雜志采訪時曾透露,在過去一些列“問題”中自己也看到了機遇,包括不少開發者對于Google Play的興趣,“為中國用戶提供服務是一種榮幸。”
實際上,關于谷歌重返中國市場的消息在業內已被“默認”。日前,聯想集團總裁兼CEO楊元慶在接受媒體的采訪也曾“含蓄”的表示,通過摩托羅拉移動,聯想與谷歌之間存在著天然的紐帶和聯系。“我們必然是最Close的,我們也希望在國內率先提供這樣的能力。”
實際意義有多大?
就國內的手機分發市場和手機APP格局而言,以騰訊、百度、奇虎360等互聯網巨頭構筑的防火墻已經成型。而谷歌的優勢在于系統與其應用服務的整合,但如果搜索、Gmail、地圖等核心產品仍然無法同步入華,其便無法為中國市場提供更具競爭力的服務。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孤身一人的Google Play并沒有太多的吸引力。
而就此次將率先登場的Android Wear應用商店而言,其在給消費者一個更廣泛的選擇的同時也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現實:不論是國內還是海外,智能手表市場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作為一個相對新的概念,即便是蘋果也尚處在摸索之中,產品定位也難言明確。從形態到續航,從功能到交互,智能手表還遠未觸及消費者真正的需求,也未能掀起持續的波瀾。
谷歌返華,應用商店只是打前站,象征的意義也許更濃。而其若想真正回到用戶的指掌間,或許還需等待其內心的小斗爭和與國內監管部門的博弈結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