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電視柜下方的彈丸之地,曾是多少廠商爭奪的對象。曾經,游戲主機代替了DVD播放機成為電視的重要內容來源。而最近,電視有智能化的趨勢,這意味著它可以擺脫各種外設,擁有內容接收及內容播放兩個功能。當我們在討論智能電視的時候,我們講的是帶有WiFi,預裝了一系列應用程序的電視。借助這些應用,我們可以看在線視頻、點播音樂以及回看舊的電視劇,甚至還能在無聊的時候玩玩休閑游戲。機頂盒開始變得像過時的古董,它布滿了灰塵,等待著下一次革命的到來。

“還早著呢!”庫克在蘋果秋季發布會上宣告了電視的新生。他們推出了Apple TV,這是一款與Apple Watch一樣旨在引發革命的設備。庫克提出,App是電視的未來,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現在就要把機頂盒扔去填海。Apple TV是一場革命,它代表了“電視的未來”。
這顯然有所夸大。我們看到舞臺上演示的許多功能都已經在安卓上實現了:全局搜索各類影視資源、根據導演或演員搜索、節目回看、快進、聲控、在線音樂。這些東西在安卓機頂盒上并不新鮮,顯然蘋果的用戶界面更加友好直觀,但稱其為 “ 革命” 顯然是夸張了。Apple TV對自己的定位是次時代的機頂盒,既承擔游戲主機功能,又有視頻流播及在線音樂播放功能。
在游戲方面,Apple TV是索尼PS4、微軟Xbox One的便宜的替代品。它沒有傳統的游戲手柄,但多了一個體感電視遙控,此舉靈感來源于任天堂的Wii,此舉將拉近人與電視之間的心理距離,讓一部分非核心玩家也能在電視上享受到游戲的樂趣,但游戲的種類會因此大大受限。Apple TV也有一項大眾熟知的優勢:App Store以及無數從iOS上移植的休閑游戲。更棒的是,你在iOS上的App Store購買的游戲可以在 Apple TV上繼續玩。這是個巨大的亮點,大多數人更傾向于在消遣時間玩此類游戲,就像晚飯后看《新聞聯播》或《神探夏洛克》。
App Store誕生的這七年來給游戲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早期,一個獨立游戲想收回成本甚至大賣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你需要得到主機廠商(如世嘉或任天堂)的銷售許可,還要自己生產卡帶或光盤。App Store不僅不需要硬件廠商的授權,讓開發成本大幅降低,還與開發者37分成(即蘋果抽取銷售額的3成),且iOS的出貨量比所有的主機廠商加起來都多。蘋果想把成熟的App Store分發機制照搬到Apple TV上。
但市場已經與7年以前不可同日而語,至少競爭更加激烈了。索尼大力討好獨立游戲開發者,使他們將內容放在PlayStation上。Steam,PC游戲分發平臺無可爭議的霸主,在去年也對“ 占領客廳”采取了具體行動——發布了Steam Box,一個可以運行PC游戲的機頂盒。別忘了還有英偉達,近乎壟斷的顯卡制造商,利用視頻串流技術做了一個電視軟件,而還有無數的硅谷商業公司想做游戲行業的Netflix。
正如任天堂的前任高管Atsushi Asada在2001年所言:“沒有好游戲,機器再好也枉然。”而蘋果對此早有感受。早在1995年,蘋果就推出了一款名為Pinpin的游戲機,毫無疑問地失敗了,且被人迅速遺忘,不帶走一片云彩;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缺乏值得一提的游戲大作。

蘋果在上世紀末推出的游戲主機Pinpin
談到游戲,蘋果生態圈里當然有一打休閑類游戲,但獨占大作乏善可陳。與任天堂或者索尼不同,蘋果本身并不做游戲,這在主機界是不可想象的,因為第一方游戲大作對開發者們有示范及引導的作用。在發布會上,他們炫耀了Crossy Road的多人游戲版本,這是一款App Store上暢銷的游戲,由一個澳大利亞的工作室制作的經典過河游戲。他們同樣提到了"吉他英雄",一款即將出現在Apple TV上的音樂游戲;但并非獨占,主機玩家同樣能玩到這款游戲,這無疑對銷量提升沒什么幫助。
App Store作為iOS完整體驗中最重要的一環,自然流量巨大 。它使你的手機無所不能。滑動幾下,手機就可以變成手電筒、指南針、廣播或導航地圖。而在電視上,人們對App的熱情就沒有那么高漲,人們一般只下載各大視頻網站的客戶端。
發布會當天,我問Siri:“為什么我們需要機頂盒這玩意兒呢?”
它坦率回答:“不知道,老實說,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我又問:“未來的我們,還需要機頂盒嗎?”
Siri回答:“這個問題很有趣,先生。”
話題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