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

李克強總理做出的批示中,強調“要瞄準技術變革和產業優化升級的方向,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職業技能教育,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
對此,青團社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提早布局,已通過整合平臺資源,開啟在線培訓課程,對現有職業教育體系進行了快速有效補充。
今年3月,青團社已實現合作教育機構數量環比增長210%,在線培訓課程報名人次25萬+,環比增長108%,并呈現持續強勁的增長勢頭,今年一季度累積報名人次已突破45萬+。

新經濟帶動就業力度大
在線職業教育需求激增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發布《阿里巴巴全生態就業體系與就業質量研究報告》測算,2019年阿里巴巴經濟生態共蘊含就業機會6901萬個。
滴滴數據測算顯示,2019年滴滴平臺總共帶動1360多萬個就業機會。蓬勃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就業新引擎,新業態催生新職業,新技術帶來新增量。
在此背景下,在線職業教育作為提升個人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推動職業教育行業的發展,把中國沉重的人口壓力轉變為人力資源,增強勞動者就業競爭能力,拓寬渠道促進靈活就業。

數據顯示,2020年3月,在線職業教育月人均使用時長504個小時,在在線教育市場中遙遙領先。未來,在線職業教育市場規模將繼續擴大,2025年有望達到2697億元左右。
根據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要鼓勵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吸納政府以外的其他利益主體參與職業教育的管理。
青團社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基于對新經濟行業的深刻理解,整合平臺教育資源,通過產教融合,實現職業教育、崗位精準匹配的生態閉環,賦能行業發展,促進勞動者靈活就業。

靈活培訓+靈活就業
精準匹配 流量閉環
青團大數據顯示,疫情激發了青團社用戶對在線職業教育的強烈需求,調研發現,平臺87%的用戶希望通過學習提升個人能力,增加就業機會和薪資水平。
但目前行業普遍存在培訓內容單一固化、學習成本高、很難實際運用等問題,究其根本是缺乏精準的培訓、就業服務系統。

青團社的在線職業教育內容豐富,涵蓋PS設計、插畫、游戲動作設計、短視頻剪輯配音、播音、爬蟲、java、C++、網店運營、早教、注冊會計師等課程。
同時,青團社還利用互聯網技術可實現資源的全國整合,有效降低培訓成本,讓使低收入的靈活就業者也可以參加就業培訓。
最重要的是,青團社利用智能大數據,已經對3800萬用戶進行了精準畫像,根據靈活就業者的實際需求,推薦有針對性的靈活培訓;在該用戶接受培訓認定合格后,還將精準推薦相關兼職崗位,實現從培訓到就業的閉環系統,促進年輕人精準靈活就業。

今年3月數據顯示,青團社已實現與好未來、尚德、騰訊課堂等深度合作,入駐的教育機構數量環比增長了210%;3月在線培訓課程報名人次25萬+,環比增長108%,并呈現持續強勁的增長勢頭,今年一季度累積報名人次已突破45萬+。

學在青團,學有所賺
開創職業發展新路徑
根據調研,目前,接受靈活培訓的對象主要有三類人員:
第一,新增勞動力,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學生通過培訓掌握一技之長,通過兼職磨煉技術,在青團社甚至可以獲得大廠內推機會。
第二,實現職業轉換的人員,新職業的缺口吸引了大批年輕人轉行,職業教育可幫助其快速獲得一線經驗,進行系統性學習。
第三,多技能的人員,比如新白領開拓副業,通過培訓提升專業技能,成為一專多能的斜杠青年,提升收入。

沐晨是一位00后大學生,他一直對編程非常感興趣,他希望自己畢業后成為一名程序員,但現有專業和他的職業理想相關度很低,因此必須要靠自學來提升專業技能。
在青團社上找兼職時,他無意間發現推送崗位中有編程相關課程,在前期試水后,他開始了系統性地編程學習,經過勤學苦練,技能提升很快,現在他已經能接手簡單的兼職了。
“跨專業學習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學過了還需要在現實工作中多多實踐,才能真正融會貫通。”沐晨表示,學習和實踐的融匯才能讓他快速地有延續性地提升自身技能,他也希望能在明年的畢業季真正地轉型成為一名程序員。

時代的列車轟然向前,裹挾推動著時代里的每一個人——我們早已迎來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能力”,這是00后最區別于他們前輩的職業新認知。
對于想要解鎖新技能,提升專業技能的每一個人,青團社都希望通過精準的培訓、就業服務體系,讓年輕人“學在青團,學有所賺”,開創職業發展新路徑,拓展個人能力邊界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