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探尋增長案例,詮釋韌性力量!第十六屆中國食品產業成長之星圓滿落幕!)
創星十六載,一心為成長。11月10日下午,由全國糖酒會辦公室、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指導,糖煙酒周刊雜志社、華糖云商、中國食品產業成長之星企業家俱樂部聯合發起主辦,微眾銀行微業貸首席戰略合作,廣東中煙戰略支持,中糧面粉、山東中煙特別支持的2022(第十六屆)中國食品產業成長之星頒獎盛典在成都東大明宇豪雅飯店盛大啟帷。
本屆成長之星邀請了行業資深品牌專家、逆勢高位增長的企業掌舵者、穿越經濟周期的產業巨頭、新銳品牌的杰出領軍者及專注于消費領域的供應鏈領域的決策者,從高處把脈產業趨勢,探尋中國食品產業高韌性企業的突圍之路,讓中國食品產業的“成長之星”賦能發展,閃耀時代光彩。

自2007年創立以來,成長之星已逾16載,并發展成長為中國食品行業含金量頗高的重量級大獎,也被稱之為“中國食業奧斯卡”。據組委會數據透露,16年來,已經有2156家企業入圍成長之星,801家食品企業榮膺成長之星榜單,超300家企業實現穩健增長,超100家企業成功打造了品類標桿。中糧、伊利、六個核桃、達利、東鵬特飲、洽洽、元氣森林等品牌都曾榮登榜單,與中國食業一道同繪成長新答卷。
2022年,食品行業的成長之星也將站在新起點,開啟新征程。
明確方向,用韌性開啟新增長
世界正處于一個微妙的狀態,中國也正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和大變革的世界,如何構建更強的抗風險能力,提升動態環境中的企業韌性,是企業和企業家必須考慮的問題。
面對行業共有的疑慮,《糖煙酒周刊》創始人、華糖云商總經理杜建明表示,當下中國食品產業正在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只有和市場同步、與需求同頻,才有能力與“市”俱進,才能讓我們的企業更具韌性。成長之星將充分發揮平臺價值,關注成長助推成功,共同推動中國食品產業的繁榮發展!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堅在開場致辭中,以“關注食業成長,助推企業成功”為題,講述了在新時代下,食品產業應如何應對挑戰的命題。徐堅認為,在不確定時代,食品企業用踏實行動實現韌性成長,更有具時代意義。本屆成長之星以“韌性生長”為主題,探尋增長案例,詮釋韌性力量,利于行業持續尋找新的增長曲線。
我們常說“危機”是“危”與“機”并存,變革時代,企業和企業家更要時刻保持一顆追求卓越、勇于突破的心。這不是行業所經歷的唯一寒冬,但希望的火種不滅,逆境中咬牙堅持之后,我們終將跨越周期,實現韌性生長。
思想碰撞,探尋韌性突圍之路
高韌性企業具有重構系統的能力,能從危機中迅速復原組織關系,能利用危機實現逆勢增長。但高韌性增長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時間長河里,經歷一次次危機歷練出來的。
食業頭條CEO、成長之星發起人梁劍表示,食品行業正面臨持續增長難題。在擴大生產、深度分銷、提升價格、擴大宣傳等手段的市場成效逐漸降低之后,食品企業正在尋找新的增長點。為探尋韌性生長的軌跡,梁劍在現場解讀了大食代的六新增長點,分別從新產品、新渠道、新品牌、新傳播、新科技、新組織等六個維度進行深度剖析,與行業人士共同開啟中國食業的“六大千億+增長機遇”。

疫情對企業是一場能力體系的大考,對新銳品牌尤是。一整根人參水今夏火爆出圈的背后,硬核顏究所全國銷售總監黃吉楠現場解讀一整根的爆款路徑,即顏值硬核、品質硬核、發展硬核。黃吉楠表示,一整根致力于將養生去傳統化,做適合當代年輕的生活方式的“輕養生”產品,傳遞積極正向的生活態度。
為探尋增長案例,詮釋韌性力量,華糖云商聯合微眾銀行微業貸特別打造的食品行業首檔視頻欄目《企業+故事:食品行業特輯》,塑造食品行業拼搏進取、創新求變的積極形象,幫助小微企業更好發聲。優布勞作為精釀啤酒的佼佼者,成為《企業+故事:食品行業特輯》中的明星企業,在活動現場,優布勞(中國)精釀啤酒有限公司首席組織官、小金桶事業部VP張俊杰分享了精釀啤酒的“中國營銷模式”,以切身體會解讀企業的韌生長軌跡,為行業帶來深度的啟發和思考。
知名營銷操盤手、熊貓傳媒創始人申晨做客成長之星,為大家講解了10個當下營銷的底層邏輯,通過案例分享了他對營銷邏輯的觀點。他表示,韌性生長的方法有許多種,就營銷而言,大多數人照著傳統營銷的“老路”按部就班,而有些人則借著風暴的力量,不斷嘗試創新的營銷思路與理念。

知萌咨詢機構創始人兼CEO肖明超表示,無論是公域流量還是私域流量,最終所有的流量都要指向消費者的內心,只有流淌進消費者“心域”的流量,才最有打動力并且最持久。品牌則要從“心域”中尋找到增長的“心”動能,以此應對流量的焦慮。
中糧面粉是中國烘焙行業的中堅力量,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谷物研發中心技術總監黃序為行業帶來了《全谷物助力健康升級》主題演講,深度分析了烘焙行業的韌性生長力量。黃序表示,追溯烘焙行業的市場變化,全谷物概念的出現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更多的研究和開拓空間。
而作為跨界而來的嘉賓代表,廣東中煙四川辦事處市場經理朱智豪、山東中煙資深講師王瓏分別剖析了品牌的韌性發展之路,站在更廣闊的視角,為大食品產業提供了可借鑒、可參考的路徑與經驗。
榮譽表彰,尋找韌生長的力量
如果說,2021年體現了企業發展的活性,那么2022年則體現為企業發展的韌性。在商業迭代、疫情沖擊之下,很多有價值的企業展現了較強的增長韌性,并在制造端和品牌端顯示出強勁的活力,呈現出百舸競流之局面。
本屆成長之星以“韌性生長”為主題,成長之星組委會也圍繞這個主題尋找中國食業韌生長的力量,表彰其在行業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及在產業發展中做出的杰出貢獻。此次獎項共分為“產品”和“品牌”兩大篇章,共產生10項大獎,共計22大品牌入圍獲獎。
其中,產品篇特設年度潛力新品、年度成長潛力產品、年度潮流新品、年度暢銷單品等4大獎項;品牌篇特設年度成長性品牌、年度新消費品牌、年度產業責任貢獻獎、年度投資價值企業、年度品類坐標、年度韌性成長優秀標桿等6大獎項。
獎項覆蓋了食品、飲品、食材等多個細分類別,而獲獎的企業更是行業的旗幟或是細分品類的標桿,它們分別是:廣州億家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廣東葡口食品有限公司、馬大姐·北京康貝爾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市金多多食品有限公司、冰得寶(上海)食品有限公司、同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宜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廣東無盡食品有限公司、廣東生和堂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清藍(廣東)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海南農墾母山咖啡有限公司、廣西微念實業有限公司、中糧糧谷面粉管理部、廈門陳紀樂肴居食品有限公司、達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山東一品農產集團有限公司、焦作市明仁天然藥物有限責任公司、硬核顏究所(武漢)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

從上述企業的發展軌跡中可以看出,在中國食品產業這個十萬億的大賽道上,永遠不用擔心沒有創新方向,創新的本質是生產好產品,讓產品成為消費者新型生活方式的參與者。本屆成長之星,樂肴居要讓消費者吃到 “星級早餐”、豆本豆要讓消費者“每天兩杯奶,豆奶加牛奶,膳食更均衡” 、生和堂要讓消費者“美味冰粉,隨時享受”、一整根要讓消費者“熬一整夜,喝一整根”……產品創新的方向邏輯很簡單,那就是,讓消費者好,企業才能好。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三年疫情已經深刻改變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疫情期間,家庭消費場景不斷拓展。本屆成長之星,億家馨酸辣鴨翅成長快速,要打造宅家“解饞神器”;臭寶螺螄粉,雖不能聚餐,但要讓“更大分量”帶給消費者更多滿足;美焙辰即食漢堡,不去快餐店,也能暢享美味漢堡……疫情常態化,許多新場景出現了,看起來場景碎片化,但是場景縱深度更高,深挖機會更大。
頒獎典禮是用獎杯表彰成績、見證榮譽,但產業變革還在繼續,中國食品產業成長之星評選活動/頒獎盛典希望成為這樣一個提供業內交流,見證、引領行業成長的平臺。這個舞臺始終相信下一站會更好,期待更多優秀產品的爆發,更多獨角獸企業的涌現,更多精彩案例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