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水滴互助宣布,該公司受助會員數已經達到4142人。這一受助數明顯高于市場上其他網絡互助平臺。
水滴互助是水滴公司推出的第一個業務,于2016年5月正式上線,當年也被稱為中國網絡互助“元年”,三年以來,水滴互助已經成為國內領先的網絡互助社群。水滴互助的高速成長也獲得了資本的青睞。6月12日,水滴互助母公司宣布完成超10億元C輪融資。這是水滴公司上半年獲得的第二筆融資,今年3月27日,水滴公司B輪獲得了近5億元融資。
網絡互助是國內一種新興的保障方式,所有會員按照既定規則加入社群,互幫互助共同抵御癌癥和意外等風險;會員如果不幸患病或遭遇意外可按照“一人患病、眾人均攤”的規則獲得最高30萬元的健康互助金;會員也可自愿選擇升級計劃,享受更高額的互助保障。
網絡互助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古老的社會保障理念產品化、規模化,因加入門檻低、性價比高受到用戶和資本追捧。有業內人士稱,網絡互助已經成為社保、商保之外的第三種國民保障形式。
人社部去年10月披露的數據顯示,我國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超過13.5億人,基本實現全民參保。但醫保、社保主要覆蓋基礎醫療需求,傳統商業保險價格普遍較高,真正需要保障的中低收入人群人士找不到合適的保障方式,而網絡互助正好滿足了這種需求。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水滴互助這三年快速發展,尤其是在三四五線城市及鄉鎮獲得了大量用戶。據介紹,水滴互助超過70%的用戶分布在“下沉市場”。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不斷有互聯網巨頭進入網絡互助行業,作為行業領頭羊,水滴互助一方面通過精細化運營加固自己的護城河,另一方面不斷提升用戶服務水平,引領整個行業進入3.0階段。
水滴互助總經理胡堯表示,經過多年的發展,網絡互助3.0時代已經到來,頭部互助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馬太效應也更為明顯。對于行業參與平臺來說,市場的初步教育已經完成,這就要求行業回歸服務本質,做更精細化的運營和產品設計,通過優質、多類型產品組合滿足不同用戶需求,更加回歸保障本質。
和2.0階段相比,網絡互助3.0階段的本質特征是通過機制化手段,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具像化,做更多基于人際關系的“產品”構建。
據記者了解,水滴互助從去年開始啟動的評審團制度,讓會員進行評審,已經加入互助計劃超過30天,且互助計劃仍然有效的會員,參與并通過定期舉行的“評審團資格考試”,可成為“水滴評審團”成員。這個制度增加了會員參與感的同時也增加了榮譽感和認同感。
另外,水滴互助今年三月還開始了水滴互助社的運營,目前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成立了24個城市互助社,加入會員代表3000名以上。
可以看出,經過三年的發展,網絡互助行業已經不再簡單粗暴的比拼用戶規模,在網絡互助3.0階段,用戶更看重平臺的服務能力,水滴互助經過三年多的持續深耕,已經走在很多平臺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