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媒體報道,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IHS日前發布的報告稱,在中國的智能手機上半年的出貨量排名中,蘋果的iPhone僅以7.5%的份額位居第七位。聯想、酷派、華為以及中興四家中國本土較大的智能手機廠商出貨量均排在iPhone之前。而來自韓國的三星以20.8%的絕對優勢摘取頭名。
業內有分析認為,iPhone之所以表現不佳主要因為犯了多數外來品牌的通病,與中國的市場環境“水土不服”。其中,高昂的售價導致其直接流失了中等甚至是低收入的客戶群體,而這些客戶的數量則占到所有用戶規模的大半。另一方面,iPhone與中國的3G移動網絡TD-SCDMA之間的不兼容也會使其失去大量寶貴的客戶資源。
對此,IHS電子產品研究中國區主管Kevin Wang表示,“縱觀在中國的各大智能手機競爭廠商,唯獨蘋果沒有推出產品與中國TD-SCDMA網絡相適應。對于蘋果而言,這是極大的劣勢。因為TD-SCDMA代表著中國智能手機增長最快的網絡接口。”
另外根據該機構之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規模正呈現爆炸式增長,去年全年的總出貨量高達6700萬臺,而這一數字將會在2012年底被刷新成1.6億臺。
面對如此誘人的市場規模,蘋果該如何做出選擇呢?是拋棄自己的固執來尋求與中國移動的合作?還是主動降低售價或開發售價更低的產品來籠絡更多的用戶?
眼下蘋果新一代iPhone產品發布在即,如果能在未來與中國移動達成合作協議,那么對于新產品的銷售將極為有利。目前,蘋果方面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有消息稱其曾與中國移動進行了長達好幾個月的磋商,但最終結果一直未定。
而第二種假設幾乎不可能實現,因為中國的運營商手機產品所進行補貼一直非常有限,另外根據蘋果以往的政策表現來看,該公司已經一直習慣于凌駕中國的高端電子消費市場,從而根本不會主動考慮放低身價來采取更加親民的產品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