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前網易副總編輯、大可樂手機創始人丁秀洪在微博表示,大可樂手機在發布會結束24小時后,在線預定量已達4萬臺。
大可樂手機是一款互聯網手機。它采用聯發科MT6577雙核雙卡方案,1G RAM+4G ROM,5寸屏幕960x640的分辨率,前后雙攝像頭,售價999元。大可樂手機的賣點是超大5寸屏,可以“在手機上實現極致互聯網體驗”。
對于999元的價格,丁秀洪稱要對5寸以上的山寨機進行“秒殺”。他表示,“現在處于天使投資階段,沒有要求盈利目標,因此壓力不大。”此外丁秀洪還表示,用戶預訂只是獲得購買資格,11月15日10點大可樂官網開放支付通道,并將于11月20日根據預訂用戶在線支付的順序發貨。
很顯然,大可樂學習和模仿的是小米手機,業界也因此稱其為“小米釀可樂”。不過比雷軍更狠的是,丁秀洪的目標是大可樂手機能“秒殺”山寨機。
由于目前5寸屏以上手機市場基本被三星壟斷,丁秀洪希望消費者要么選擇高價的三星,要么選擇低價的大可樂,不給山寨任何機會。
盡管這一設想還值得推敲,但小米手機開創出的國產智能機營銷模式,以及北斗小辣椒的成功模仿,讓丁秀洪充滿信心。
北斗小辣椒官網數據顯示,10月19日第四輪預售的10萬臺北斗小辣椒手機已售罄。而嘗到甜頭的北斗手機網也與中興展開合作,在10月30日再推新款北斗小旋風手機。北斗用低價策略,模仿小米預售模式,取得了貌似不俗的成績。
不僅僅是丁秀洪與北斗手機,在過去的一年中,阿里、百度、盛大、網易、騰訊、新浪等傳統互聯網公司,為搶占“移動互聯網流量入口”,都推出或合作推出過預裝自家App的智能手機,不一樣的是,他們的注重的不是手機,而是移動互聯網,是自家ROM、自家App的市場占有量。
但與他們相比,小米無疑更令人熱血。截至7月份,上市才1年之久的小米手機銷售量突破320萬部。在10月30日小米2開放購買,5萬臺手機在3分鐘內被搶購一空。但雷軍的夢想也不僅僅是手機,他希望借助MIUI、小米手機打造一個生態圈,而小米手機預裝的App則為這個生態圈提供了無限可能。
最新數據也表明,2012年三季度,國內智能手機總出貨量達到6000萬部,漲幅為8%,其中聯想900萬部,華為850萬部,中興750萬部,分別占據國產機的前三名。
但有意思的是,盡管手機銷量上來了,利潤卻不理想。
中興智能手機銷售同比增長82.9%,其Q3財報卻巨虧17億元人民幣。TCL通訊日前發布2012年前三季度財務報告,該公司繼2007年后首次出現季度虧損,罪魁禍首是智能手機。
資料顯示,國產智能手機的毛利率自2012年以來一直呈現持續下滑的態勢。2011年底智能手機還是國產手機廠商的利潤來源,平均2000元以上的單價和接近30%的毛利率。但受智能機價格戰的影響,TCL這樣中等規模的公司受到的嚴重沖擊,因為前期智能手機在研發和營銷上的巨額投入卻無法換來智能手機規模高于行業速度的提升。
一方面,市場需求火爆,各種終端不斷涌入,產品競爭加劇,另一方面,成本趨于透明,價格開始下滑,利潤不斷被壓縮。傳統國產智能機廠商的日子并沒有了想象那樣好過。
受互聯網模式的沖擊,以及業界“高配、低價、極具性價比”的輿論影響,消費者開始追求配置、價格,而很少再關注技術創新、產品質量。其結果就是,廠商開始拼價格、比配置,而不再將重心放在技術創新、產品體驗上。盡管傳統廠商占有渠道優勢,但在智能手機價格戰中,他們賣得越多,賠得越多,而且賠了本,也沒能賺到吆喝。
當國產智能機廠商開始學習、模仿小米的營銷模式時,當他們以為強大的營銷可以替代產品本身時,國產智能機大銷量的背后,卻是“不能承受之重”,有報道稱國產手機出口均價才33美元。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秘書長劉春介紹說,目前全球手機市場99%的利潤都被蘋果、三星兩家公司賺去,“中國企業在量上取得地位,卻沒有獲得較高利潤并形成核心競爭力。”
與此同時,曾備受尊崇的小米模式,也開始面臨消費者的質疑。在2012年小米手機就因“饑餓營銷”、“期貨模式”受到360董事長周鴻祎的質疑,并引發眾多網友的吐槽。而小米2仍然采取的預售模式,也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反感。此外在小米高速發展的背后,小米手機質量、售后服務多次被指嚴重滯后。
“依靠開創自己的‘封閉循環生態圈’,蘋果手機一枝獨秀。三星后來居上,成為和蘋果平起平坐的手機巨頭。但在這一過程中,大部分中國手機企業還處于拼裝、貼牌和修改UI界面的層次。”長期跟蹤全球手機市場走勢的日本早稻田大學情報通信系教授吳劍明在接受某次采訪時說。
盡管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準備扎堆智能手機市場,也有越來越多的公司計劃通過低價高配智能機,復制小米模式。但也有跡象表明,國產智能機在在火拼價格戰的同時,也開始出現了新的嘗試。
繼華為推出高端智能機后,近日中興通訊就宣布正式推出全新品牌nubia(中文名:努比亞),專門打造定位于中高端智能手機用戶的全新品牌。在現階段國產智能機的競爭中,華為、中興的高端機會有如何表現呢?三星galaxy系列會在國內市場遇到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嗎?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