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運營商和網絡常常因其糟糕的表現和覆蓋質量差而遭受指責,但電信顧問公司Strand Consult公布的一份最新報告預計,約有70%的覆蓋質量問題應當歸咎于智能手機及其使用方法。
StrandConsult公司首席執行官約翰·斯特蘭德(Strand)在接受MobileEurope記者采訪時表示:“智能手機普及率在不斷增加,運營商也向網絡基礎設施大力投資,但覆蓋質量卻越來越差。智能手機的表現沒有老的功能手機好。運營商可能不得不在信號差的地區加倍建設天線塔,增加投資。”
斯特蘭德引用了丹麥一項獨立研究(由奧爾堡大學的教授哥特·弗洛朗·佩德森(GertFrolundPedersen)進行),他認為手機制造商在逃避責任:他們既沒有告知用戶手機的影響,也沒有優化其網絡。
哥特·弗洛朗·佩德森教授的研究評估了手機天線和網絡的性能,包括9種最受歡迎的手機在GSM900和1800及UMTS900和2100網絡上對用戶體驗的影響。
通過對機型和網絡頻率的分析,報告發現手機和覆蓋質量之間的重要差異。
在較低的頻率上,舊手機的表現比新一代好;而購買最新一代流行手機增加了網絡覆蓋質量不佳的可能性。
如果用戶選擇已經針對其運營商網絡優化的手機,那么覆蓋質量可以提高,但這類信息很少。
手機制造商應該披露其產品優缺點,但約翰·斯特蘭德指出:“整個行業缺乏透明度——許多手機制造商限制運營商透露實情,這樣他們就不用告知用戶。消費者現在的處境很糟糕。”
這份題為《移動運營商如何降低移動基站成本、改善天線塔監管》的報告呼吁制定全球統一披露標準,以解決手機覆蓋率質量差的問題。
該報告指出:“手機推出的速度很快,而許多制造商使得獨立測試難以進行,更不用說手機制造商自己進行測試。激烈的競爭意味著手機在未完成產品開發便已上市——通常錯誤在用戶購買手機后通過軟件升級來糾正——這種做法減少了制造商的開發成本,但卻把產品質量責任轉嫁到運營商和消費者身上。與手機上市而言,優化手機網絡需要顯得并不重要,制造商在解決這些挑戰方面成就甚少。”
報告認為,對移動覆蓋質量的長期討論必須將手機的作用納入其中,而制造商應承擔更多責任,同時需要增加這方面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