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及浙江傳媒學院互聯網與社會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面向未來的互聯網研究”數字論壇27日在浙江杭州舉行。作為一名媒體人,中國新聞社社委會成員、浙江分社社長王旻指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不斷給傳統媒體帶來沖擊,其中自媒體的崛起,更是與傳統媒體展開一場受眾“爭奪戰”。
杭州作為新“火爐”城市,截至27日,已經出現了30個高溫天。室外烈日炎炎,杭州市民趁著周六休息時間“窩”在家中避暑。當天上午,在浙江傳媒學院行政樓的一間會議室里,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的多位專家學者正在進行一場“頭腦風暴”,會議室里交談的氣氛熱烈,“溫度”不亞于室外。
王旻作為一名“老資格”的媒體人出席了這次論壇。在他看來,深入了解互聯網,研究互聯網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助于傳統媒體“自救”。
“我們的閱讀正從傳統的閱讀時代轉向網絡新媒體閱讀時代。”王旻表示,移動媒體已經深刻地改變人們的生活、閱讀方式,傳統媒體在這場技術革命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傳統媒體的權威性正在逐漸喪失,主流媒體在行業中的壟斷地位受到挑戰。
另外一點是自媒體的逐步崛起。“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爭奪閱讀人群。”王旻以震驚世界的韓亞空難為例,他說,第一個發出空難消息的不是任何一家官方媒體,而是身處事故現場的一位網民。網民利用微博發布了文字及圖片,贏得了發稿速度及現場優勢,這是任何傳統媒體無法取代的。
在王旻看來,自媒體時代還改變著受眾的思維方式及新聞人的寫稿內容。“現在很少有人能像PC時代耐心地讀完三四千字的新聞報道,而是更喜歡短、快、碎片化、圖片化、視頻化的閱讀產品。”作為媒體人,無法阻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更無法阻擋自媒體的到來。媒體需抓緊轉型升級,適應時代的發展,與讀者同行,如此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中國人民大學新媒體研究所所長彭蘭有著類似的看法。她說,來自于社會化媒體的挑戰,致使專業媒體人士不再有所謂的特權。
“今后專業媒體機構還存不存在?新聞是不是一定是由專業媒體人生產的?”這些問題在她看來都還在破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