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商報訊 不到一月,微信這款國內用戶最多的移動互聯網產品穩定性再受考驗。前晚23點左右,多名網友在新浪微博上反映,微信出現公眾平臺無法登錄、朋友圈無法更新等網絡故障,隨后微信官方回應,由于機房網絡設備出現故障,于今日凌晨1點52分宣布恢復正常。
前日夜間23點左右,多名網友在微博上反映,微信又出現網絡故障,具體為公眾平臺無法登錄、朋友圈無法更新等,商報記者在前晚23點多也發現,不能在朋友圈與好友正常回復。
對此,微信團隊于前晚23點53分發布微博稱,由于機房的網絡設備出現故障,部分微信用戶的信息收發和登錄受到影響,目前正在緊急搶修。隨后,微信團隊又在1點52分發布微博稱故障已排除,原因是網絡硬件出現問題。
這已不是微信第一次出現網絡故障,影響用戶的體驗了。事實上,由于此次發生故障時間為深夜,大多數用戶甚至沒有感覺到。而在上個月22日早上那次微信大規模“宕機”,才是對騰訊微信團隊更大的一次考驗。當日早晨7點30分左右,微信發生大面積故障。同時,微信公眾平臺也出現了503報錯,范圍影響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近20個省市。
對于那次發生故障的原因,微信團隊稱是由于“市政道路施工導致通信光纜被挖斷,影響了微信服務器的正常連接”。商報記者隨后了解到,挖斷光纜的是上海市政,光纜被挖導致騰訊在上海浦東新區周浦的機房受到影響,所以服務中斷。
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微信用戶數已超過4億。面對這樣一個海量用戶的移動互聯網產品,穩定性確實不容忽視,稍微一點故障,就會讓數億用戶感到體驗不佳。
昨日,騰訊公關人士向商報記者介紹,騰訊早就意識到這一重要性。在目前擁有如此海量用戶情況下,騰訊內部在進一步改進容災備份。
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擁有這么一款產品,應該做些什么?對此,業內人士向商報記者分析,首先產品的內部軟件處理能力要非常強;其次,外部的通訊光纜需要多條備份;第三是在多個區域、多個城市建立備份;最后若出現極端緊急情況,可以先提供基礎的通信功能,再滿足延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