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卓智能手機的吸費威脅愈演愈烈,再次為普通消費者敲響警鐘。其實筆者認為,手機賬單“殺手”并不可怕,反而更為驚悚的卻是,“吸費”潛入進行時,用戶對此的毫不知情。平時不查,一旦出現百元、千元話費賬單,只能用戶自己承擔后果。
近日也不斷有網友向筆者反映,此類案例頻率日益增高,正如一位顧先生的“傳奇”遭遇,引起了筆者的關注與反思。據顧先生稱,作為日常業務溝通之用的聯通3G業務卡,因客戶聯系頻繁,因此平日產生百元乃至千元話費賬單自然也是常有的事。不過,隨第三季度步入淡季后,語音業務降低,賬單卻是依舊居高不下,直至近期央視報道各類手機預裝應用吸費亂象,并直揭吸費黑幕,這才引起顧先生的警覺。
經查詢,運營商給出的答復則是額外費用均產生于手機自走流量,并非是系統計算錯誤導致。根據營業廳出示的上網流量明細顯示,顧先生的3G卡,在多次凌晨時分產生過大量流量記錄,有時短短十幾分鐘竟然瞬間流走幾個G流量。
顯然,這一現象并不鮮見。惡意吸費應用日益猖獗,且行蹤詭秘,再加上用戶安全感知程度偏低,導致普通消費者遠遠跟不上吸費步伐,最終只能用戶自己承擔巨額賬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