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上海、深圳等多所高校聯合騰訊微校在當天推出了“百校光盤行動”,首次將AI智能識別系統與“光盤行動"相結合,打造了一場“走心”的節約糧食主題教育活動。活動一經推出,便吸引了近10萬次的學生參與,比拼“曬光盤”成了學生間最熱門的趣味互動,厲行節約的風氣在各地高校蔚然成風。
高校各出奇招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今年9月,為了鼓勵厲行節約,反對糧食浪費的社會風氣,教育部辦公廳頒發了《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吹響了教育系統改變餐飲浪費陋習的“沖鋒號”。
(西安科技大學“光盤行動”)
方案發出后,全國各地教育系統積極響應,因校制宜推出特色舉措,切實培養青少年勤儉節約的習慣。比如西安科技大學為節約糧食開展了光盤換水果的活動,學生們只要把飯菜吃完清盤,就可以換到一份飯后果盤和代金券。該活動推出之后,收餐量減少了40%到50%。與此同時,上海大學、天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飯堂也推出了更便宜的小份菜等節約措施。各高校別具一格的“光盤行動”,引發了廣泛的輿論關注及認可,帶動起了一股“節約不浪費”的社會新風尚。
AI與“光盤”相遇 掀起校園新“食”尚
(上海交通大學“百校光盤行動”)
在推進食堂“光盤行動”的過程中,上海交通大學、深圳大學等多個高校率先嘗試將科技手段運用到“光盤”檢測中,用技術打造智慧型節約食堂。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辦一張“交大V卡”,曬一張“光盤”照片,通過一次AI識別,就能領紅包、領特產,這是交大食堂今年開學季“光盤行動”推出的新玩法。
統計顯示,日均有超過1.4萬名學生參與活動,累計完成“光盤行動”的人數超過10萬人次。有學生表示,“以前覺得AI離我們還很遙遠,現在發現其實就近在眼前。”當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真正落地校園,大學生們不僅親身體會到了科技的神奇力量,也對“科技向善”有了更生動的感受。
(騰訊微校電子校園卡里的AI光盤小程序)
AI技術走進校園,與光盤行動玩起了生動有趣的“碰撞實驗”,吸引了多地高校學生的熱情追捧。據悉,“AI+光盤”的玩法由騰訊教育、騰訊微校聯合騰訊AI Lab共同推出,借助微校電子校園卡的應用小程序,通過AI算法來識別“光盤”。
上海交通大學作為本次“光盤活動”的第一棒,牽頭組織起了一支大學生參與“節約不浪費”的行動大軍。接下來,這項活動還將走進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大學、深圳信息技術學院、新疆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新疆師范學院等全國近百所校園,不僅把人工智能技術帶進了食堂,也改變了傳統的簡單說教,為光盤行動注入了更多的趣味、活力和動能。
民以食為天,食以儉養德。有了“AI+光盤”這樣的新玩法,今年的世界糧食日不再只是一次關于節約糧食的主題教育,也讓公眾用親身的參與和行動,在心底形成了一種抵制糧食浪費的自覺,加速了社會新風氣的形成。
即日起,騰訊微校面向全國大中小學發出“百校光盤行動”的活動邀請,呼吁更多人利用科技的力量將“光盤行動”進行到底。同時,騰訊微校也上線了【光盤行動小程序】,讓那些沒有開通微信校園卡的學校,也能夠便捷地使用“AI+光盤”技術!
歡迎加入“百校光盤行動”,一起做“光盤行動”的實踐者、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