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忙著“秀肌肉”的滴滴,怎么也沒想到,另一家出行平臺嘀嗒后來居“上”了。
10月8日,嘀嗒出行(以下簡稱嘀嗒)已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正式踩下赴港上市的油門。此前這兩家都被傳出了要上市的猜測,但照這個節奏下去,成為中國市場共享出行第一股的就是嘀嗒。
和沒有辨識度的“無限游戲”劇本不同,嘀嗒專一布局順風車和出租車兩大業務。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在全國366個城市提供順風車服務,擁有約1920萬名注冊私家車主,其中超過半數為認證私家車主,嘀嗒出行APP注冊用戶達1.8億,今年上半年的月活躍用戶量(MAU)達1470萬。
據此前官方消息,嘀嗒已連續15個月盈利。如今招股書一披露,神秘面紗終于揭開。嘀嗒近三年營收翻了十多倍,從2017年的0.5億元上升至5.8億元。重點是,嘀嗒從2019年開始實現了整體盈利。
根據F&S報告,2019年,嘀嗒在順風車市場排名第一,在出租車網約市場排名第二,此外,嘀嗒也是中國數字化揚招業務的開拓者及領先出行平臺。 占了四個賽道中的三個,由此可見,嘀嗒所進入的領域并不小,業務組合不算單薄。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嘀嗒所布局的出租車與順風車業務,不額外增加上路的車輛,而是通過技術、數據和模式創新來推進出行服務的供給側改革,這和網約車的模式有所區別,提高行業效率的同時,也確保了對環境影響最小。
據招股書顯示,嘀嗒2017年-2019年的整體毛利率分別為49.5%、58.6%和79.5%。值得一提的是,截至6月30日六個月內,2020年上半年的毛利達到82.2%,較上年同期的74.7%增長了7.5個百分點。順風車業務的表現尤其優秀,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達到86.3%,而2017年時只29%。和其他業務相比,這部分的毛利率是出租車業務的2.8倍,是廣告業務的1.3倍。與快車、專車等業務涉及多方的綜合平臺不同,嘀嗒從一開始就選中了主攻一個垂直項——順風車,這是一個相對輕資產的模式。
招股書顯示,嘀嗒未來將繼續發力主營業務,鞏固順風車行業的市場領導地位以及推動出租車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同時提升變現能力與豐富變現渠道,提升在大數據,算法,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方面的能力以及在資本方面做出更多戰略聯盟、投資與收購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