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30天成績已成定局?還是最后拼一把來一發華麗逆轉?在高考沖刺已經進入白熾化階段,考生們陷入了完全不同的備考方式:奮力一搏、平穩過渡還是破罐破摔?針對考生們在這個階段的疑惑,記者分別采訪了去年在百度文庫中分享學習筆記的2014年河北、河南、浙江等省的高考狀元,聽聽他們在這一階段如何支招。
齊華瑞:2014年河南省文科狀元,以665分的成績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錄取。在談到自己的高考感悟和沖刺準備時,他認為“在高三沖刺備考時時間雖然緊張,但是一定不要太急功近利于某個分數、某個名次。擁有一顆純粹的赤子之心,用心對待學習,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盡最大努力使自己不斷成長,才能終能抵達夢想的彼岸。”
2014年吉林理科狀元吳晨瑋在提到這一階段的備考經歷時也有相同的感受,“我覺得高考是人生難得的磨礪。高考帶給我們的鍛煉是多方面的,高考的巨大壓力,每天努力奮斗的節奏,那忙碌而充實的生活將會給我們留下一輩子都無法磨滅的珍貴記憶,這對于塑造我們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高三的沖刺階段我們要坦然的接受繁忙的學習帶來的壓力,并正確的處理這種壓力,這對我們自身的成長極為有利。”
在提到做題方法時,高考高分考生也各有妙招,“學習中,我不斷給自己定目標,然后一個個攻克完成。”2014年高考獲得700分的王鳴鶴說。同樣是高分考生的梅笑寒笑著補充道,“上課認真聽講,學會舉一反三。我不贊同打題海戰術,如果只做不理解,很容易事倍功半。”高分考生一致認為,在最后30天里回歸基礎和薄弱,多看錯題,適當做真題才是王道。
針對學生們普遍反映的做題類APP,記者同時征求了狀元們的意見。目前市面上針對應試的手機APP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刷題類軟件等,以題海戰術幫助學生提分;另一類以高考快速提分為核心的百度“覓題”代表的APP,專門針對短時間內迅速提分設計,主要依靠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優勢對歷年高考真題整合進而預測今年的高考題型。
百度覓題首頁考點、真題、熱度三大專題
依靠手機刷題提分是否靠譜?提分效果又如何?吉林理科狀元吳晨瑋的觀點是“我還挺相信依靠大數據預測的,比如說百度這種,擁有足夠大的數據庫。因為題是由命題人出的,而人的思維并不是完全隨機的。盡管很多策略在阻止大家猜出高考的命題趨向,但是人做的事情就一定有其內在規律,只是大家都沒有意識到而已。因此如果使用了一些先進的算法進行測試,我認為完全可以分析預測出高考的各種考點的命題趨勢。而老師的經驗畢竟有限,這個基于大數據的APP對于考點的分析是客觀的,可以給自己的復習提供一些全新的思路,有助于博采眾長。”
采訪的最后,狀元們紛紛對參加今年高考的學弟學妹們送上自己的祝福,“虔誠耕耘,淡定收獲。不畏將來,不念過往,水到渠成”,2014年河北文科狀元郭寧充滿希冀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