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10點,四川省消委會秘書長劉亞兵坐在電腦前,通過網絡發布四川省網上消費維權分析報告,并就媒體關注的種種消費潛規則、虛擬財產遲遲不立法、最流行的秒殺、團購等問題一一作答。
有記者問,“團購”、“秒殺”等網上購物方式,均屬新興消費領域,請問近年來,網購投訴的趨勢是什么樣的?該類型投訴有什么特點?
劉亞兵回答說,《網上投訴咨詢分析報告》顯示:2010年度,四川“3·15”消費維權網和中國消費網四川頻道,共處理網友反映問題1567件。網上投訴具有以下特點:更方便、更快捷和更高效;降低了維權成本,節約了社會資源;網上投訴打破了消費維權的地域限制;“3·15”網上投訴反映消費者熱點變化的準確度越來越高,及時性越來越強,一定意義上成為消費市場的網上晴雨表。
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一些網友個人的真實性不確定,無法查證其所反映問題的真實性,還有的沒有明確訴求,加大了消委助其維權的難度。
劉亞兵認為,“秒殺”商家通常僅拿出很少的商品,有時甚至只有一件商品,實際上就是搶購。秒殺的標價形式、銷售形式,一個是數量上帶有忽悠消費者的感覺,再一個它的價格不可思議。比如一塊錢買一臺筆記本電腦,這是嚴重低于產品成本的價格。
按照《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以下情況可以不認為是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低價銷售:一種是鮮活的(商品),它有保鮮期,你可以低于成本;再一種是過期的;第三種是有一定瑕疵的,可以低于成本。而一塊錢銷售筆記本電腦,不適用上述任何一條,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
劉亞兵認為,政府有關部門對出現的這種新情況,還需要加強研究,及時針對市場情況采取一些新措施,加強網絡營銷行為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