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消息,今年對于電子商務行業而言,注定是不安分的一年。越來越多電商巨頭嘗試“跨界”,擴大規模。圖書銷售起家的當當網,品類擴張到家電、食品、母嬰用品,而以3C產品起家的京東商城也先后涉足圖書、家電、食品等諸多領域。各大電商都紛紛走上了規模之路,而規模化后帶來的海量商品,庫管管理等后續疑問怎么去管理和優化?1號店董事長于剛日前在接受采訪時介紹,精化管理是核心。

1號店董事長于剛稱“一號線商品平均周轉率30天”
為什么電商巨頭紛紛跨界,邁向綜合零售這塊被認為最難的領域?對此于剛解讀說“規模是電商很重要的成功因素,而增加服務和產品品類是電商規模化發展的趨勢”。于剛表示,電子商務企業都是到一定的規模才能攤薄倉儲、物流、配送的成本,實現盈利,而同時,電商具有不受地域限制、時間限制、貨架限制的特征,所以顧客需求是多樣化的,電商也必然要升級服務和產品種類。
自2008年的成立以來一直以“網上超市”為定位的1號店目前的已經從創立之初的3000個品種的產品擴展到了將近20萬個品種,根據計劃,到今年年底的時候,還將增加50萬個新的品種。這么龐大的產品類別如何規避失控現象?于剛表示產品管理的核心是精化管理。
于剛表示,1號店精化管理的做法是去考核每一個商品的供銷率和庫存周轉時間,并持續降低周轉天數,以保證每一個商品、每一個品類都很健康。他介紹:1號店商品的周轉天數是30天,遠低于傳統的50-60天的水平。于剛強調,周轉周期對電商來說至關重要,快速地周轉保證了正向的、健康的現金流。
除了對每一個商品的考核,于剛表示科學管理海量的商品,優化庫存也是綜合零售要解決的大問題。1號店采用系統后臺管理的方法,規避手工管理的盲目,解決庫存難題。商品進入模式方面,于剛表示1號店目前采用的是買斷銷售,寄售,轉單三種不同形式去增加產品的品種,集成所有可能的商務模式,按照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去優化,以便最低成本、最高效率低為顧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