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的深度融合,將帶動智能硬件的升級,物聯網、智能硬件正好處于未來行業發展的頂端。業內普遍認為,硬件是下一個互聯網的入口,成為新的爆發點。因此,智能硬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創業團隊進入,各類資本大量涌入其中。當然,這也意味著智能硬件會處于一個大的泡沫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哪些具體領域能夠在泡沫中存活下來,這是個問題。個人認為,隨著汽車的普及,汽車已經成為人們日常重要的生活場景,圍繞汽車這個垂直領域的智能硬件將是一個投資的主風口。
一、智能汽車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轉折點
2015年亞洲消費電子展于25日-27日在上海舉辦,此次大會吸引了眾多國際知名廠商參加。國內互聯網企業京東、樂視也參與了此次大會。這些知名廠商,汽車廠商是重頭戲,包括奧迪、凱迪拉克、奔馳等國際知名汽車品牌參加了展覽,不少概念車首次亮相。
根據媒體報道和專業人士的評論分析,我們發現,這些知名汽車廠商的參展汽車看上去很光鮮,但是離真正的智能汽車還有很大的距離。概念車雖然有新意,但實現量產和普及還不知要等多久,更像是雞肋。因此,如何讓廣大普通汽車用戶能最快體驗到智能的駕車方式,無疑是所有廠家考慮的問題。
二、國外軍用轉民用,汽車駕駛開出戰斗機的感覺
目前,不少硬件廠商已經開始將戰斗機屏幕應用到汽車上,這就是汽車HUD的誕生。通過HUD,可以把當前時速、導航等信息投影到風擋玻璃上的光電顯示裝置上,在玻璃前方形成影像。駕駛員只要平視就能看到導航、車速信息。目前部分高端車可以選擇加裝HUD來提高駕駛安全,寶馬7系就可以選配,但3萬元的配件費用讓用戶著實得糾結一下。
去年年底,美國出現了一款新的HUD產品——Navdy,配備5.1寸高清投影儀,可實現導航、電話、信息、音樂等功能,據華爾街日報消息,其完成了2000萬美元A輪融資,估值達到8000萬美元,這筆融資將主要用來HUD設備的量產。不過原本定于今年第二季度就量產的navdy將上市日期再度延期,很可能在第四季度上市。而且其499美金的價格也讓國內用戶有點吃不消。

三、國內HUD 借智能語音迅速崛起
navdy在設計原理上很符合車主的駕駛習慣,但是國外的語音識別能做到中文的高辨識度?我們的本土化口語是否能夠有效的操作navdy,這都是未知數。基于這樣的判斷,樂駕科技就憑借強大的智能語音技術切入到HUD領域,投入到國內1.4億車主的藍海市場中。樂駕科技CEO便是前高德公司產品副總裁馬斌斌(曾先后就職于雅虎、騰訊、高德,主導負責過騰訊電商、高德地圖等業務),憑著自己對智能汽車前景的判斷、對汽車的喜愛,集結了一幫來自聯想智能手機、騰訊、華科點、華為、索尼、小米的技術人員組建了核心開發團隊,于2015年1月成立了樂駕科技,參考Navdy的模式,結合國內汽車市場的具體情況,致力于打造一個智能的人車交互平臺。
該交互平臺將有一臺智能終端承載,同時集結語音識別人機對話、 路況導航、通訊、O2O、娛樂、社交等功能。由于語音識別和人機交互擁有較高的技術壁壘,日常生活場景下的真正語音識別沒有真正有效實現,樂駕所掌握智能語音技術正是馬斌斌在巨頭林立的情況下敢于出來創業的原因之一。
樂駕所開發的智能機器人針對駕車場景下用戶的核心需求進行了定制開發。以用戶在駕車場景下的主要需求為重點,如:導航、接打電話、收發短息以及微信、聽音樂電臺等。針對這幾個應用場景分析用戶需求、心理特征和對應的行為模式做人工智能,效果自然比通用場景下的人工智能要好很多。“這也符合產品原則中的減法原則,做小不做大,做精不做全,反而能做得更專業。資源更聚焦,還可以通過快速迭代優化不斷將產品體驗做到極致。” 馬斌斌說。
根據馬斌斌和他的團隊規劃,樂駕科技未來發展將有關鍵三步:
第一步:在今年6月份啟動眾籌,8月份投入量產,先于國外的Navdy成為全球首款智能HUD硬件產品。從而以智能終端方式快速切入市場,為形成自己的生態系統集聚用戶和市場規模。
第二步:在系統平臺已經實現了地圖、通話、電臺等功能基礎上,接入更多應用,從而完成生態系統的建設。使用戶變成樂駕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就可以進入更多的應用領域,變成真正的平臺。
第三步:整合汽車廠商資源,樂駕將與汽車生產商進行深度合作,從而在未來整個人車交互通過平臺將上下兩端徹底打通(向上平臺承載對接車的各種應用,包括路況、導航、車隊救援、O2O、社交等需求;向下對接汽車底層的駕駛操控系統,結合汽車本身具有的雷達測速、道路識別的功能,以及向上業務的地圖導航和路況數據。與汽車廠商研發資源相整合,共同完成智能汽車的制造,最終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
未來基于汽車的人車交互平臺的跑馬圈地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布局,包括小米、騰訊、百度等都表示有將進軍汽車領域的意愿。成為像小米一樣的硬件巨頭是眾多智能硬件創業者的理想。但是,在巨頭虎視眈眈的情況下,對于馬斌斌和他的樂駕團隊而言,最大的問題還是以快制勝。在同行還沒有比較成熟獲得市場認可的產品之前,推出性價比超乎想象的產品,這將能夠為充滿好奇心經常開著車出去走走的廣大汽車愛好者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