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企業的發展,這里說的是傳統企業,這兩年來確實遇到了很多問題,前兩天寫一個博客,看到新聞說這兩年企業倒閉的數量和范圍都令人吃驚,而同時,新增企業的數量更加令人吃驚,這說明雖然經營企業的風險正在增加,但是依然有不少人前赴后繼地成為創業大軍的一員,走上了企業經營的道路。
互聯網這幾年的發展,確實給了很多企業新的發展機遇,這種機遇主要來源于這樣幾個方面。
首先,互聯網改變了企業原本的進銷存模式,進貨、銷售、庫存都因為互聯網的發展,有了新的模式,舉個例子,企業可以從互聯網去選擇自己上游企業進貨,可以從網絡進行相關交易;更加可以利用互聯網做全球生意,而與之對應的,適應于互聯網經濟模式的物流和庫存系統,也是和傳統模式大大不同的,這些都從根本上改變了企業的經營模式,也讓企業有了可以取得更低的成本、更廣的渠道和更多的用戶,最終獲得更大的規模和利潤的機會。
其次,互聯網還從根本上改變了企業的運營模式,互聯網環境下,分公司顯著減少,人力成本、信息成本、時間成本都得到了節約,當然,這也要求企業建立適應互聯網的信息系統、決策系統等等。
最后更加重要的,互聯網讓企業的最重要的銷售模式發生了根本的轉變,企業利用網絡實現產品和用戶的面對面,實現銷售人員和潛在客戶的面對面,實現支付的在線模式,這些和傳統的模式有極大區別,但是卻在用最小的成本實現著企業的增長夢想。
傳統企業的電商化道路一直都不平坦,這幾年來我們相繼看到了不少知名企業在電商化道路上步履蹣跚甚至是舉步維艱,早到前年的李寧,晚到今年的國美,都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這樣那樣的問題。
我們應該潛下心來細細分析傳統企業電商化到底有哪些關鍵點,或者說為傳統企業電商化做一個簡單的swot分析。
企業電商化的優勢在哪里?這其實需要分析的是傳統企業有哪些優勢,傳統企業在很多方面是有優勢的,比如品牌優勢、質量控制、產品生產的組織、銷售渠道的建立、銷售人員的能力、企業管理上的集約化優勢等等,這些優勢在企業電商化的過程中,應該加以吸收和利用,而不能因為要電商化就把自己的優勢完全忽略掉或者喪失掉。
那么劣勢在哪里?很明顯,傳統企業的電商化最大的劣勢在于對電商行業規律的理解和電商人才的缺乏,傳統企業一般都沒有電商人才,而電商很多的做法和傳統市場又有很大的區別,如果做不好,不僅不能發揮電商的長處,反而會把傳統的優勢都丟掉。
機會在哪里?傳統企業的電商機會往往很明顯,那就是在本行業,細分行業內并沒有哪一家在電商領域做得多好,就算是傳統市場上領先的企業對手,也不見得就已經在電商上有多領先,而電商的潛在市場和發展機會,卻讓企業面臨著難得的超越和領先的機會。
威脅在哪里?實際上對于每一個想要實現電商化的傳統企業而言,威脅肯定來自于兩個方面,一個是自身的電商化能力的欠缺,一個是眾多的同行不是已經電商化,便是走在電商化的路上,如果自己不能盡早脫穎而出,就很可能失去電商化的機會。
于是我們先不講如何進行企業的電商化,單就企業的戰略而言,我們可以總結這樣幾點。
1.企業需要電商化,這不僅是企業發展的機遇所在,更是形勢所逼不得不為的事情,有位專家說得好,現在不懂網絡營銷的企業肯定會死掉。
2.企業電商化不怕來得晚,就怕亂搞,如果不能專業的做這件事情,不僅僅會失去機遇,說不定還會把已有的優勢也丟掉。
3.企業電商化的關鍵點在電商化的執行上,誰來做?怎么做?是每一個企業都要解決的最關鍵問題。
這些實際的問題,造就了一個行業的興起,這個行業就是電商外包,將自己企業的電商經營外包給專業的公司來做,對于大多數傳統企業都是適合的,這不僅可以讓企業繼續專注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自己的優勢,而且還能節約在電商化道路上的實驗成本,盡快取得電商化的成功。
這個其實很好解釋,這個社會早就進入了精細分工的時代,看看我們傳統企業的做法,服裝企業的諸多配件都是配套的、房地產的推廣也是外包的、連iPhone的銷售都可以借助簽約運營商來做,為什么一家企業非要把自己原本不擅長的電商自己一包到底呢?而專業做電子商務的企業如興長信達等,則可以將具體的操作細節化和專業化,并憑借其曾經服務于手機、服裝、箱包等行業的運營案例為企業避免走彎路和遠路的問題。
選擇電商外包,實際上就是選擇專業的團隊來做專業的事情,何樂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