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迅雷股價報收13.73美元,較周二收盤價12.16美元,兩日上漲12.91%。近期,迅雷股價迎來多輪上漲,一方面迅雷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轉型正在讓投資者信心大增,另一方面,有分析認為以迅雷為代表的中概股在美國資本市場被嚴重低估。
赴美IPO一年以來,迅雷在移動互聯網已站穩腳跟,并開始拓展更廣闊的市場。除了與小米的合作外,迅雷也成功研發了手機迅雷、迅雷快鳥、快玩手游、雷鋒WIFI、迅雷隨身WIFI等新一代移動端的產品應用。同時,迅雷還出售了在線視頻等邊緣業務,幫助自身優化結構。
另一方面,中概股一直以來都被美國資本市場低估,迅雷也不例外。就連360等互聯網科技巨頭也都曝出計劃退市的消息,國內外資本市場對企業估值的巨大差異,被認為是此輪中概股退市的動力。
自2014年以來,360就陷入了一種奇怪的循環:每個成績卓越的財報公布以后,360未來一個季度的股價就會繼續下滑。面對股價持續下跌,周鴻祎也頻頻出手。如果你仔細回想過去的一年,無論是游戲、硬件、內容甚至在線教育等各個方面都有360的影子。但依舊無濟于事。2014年3月,360的市值一度沖到152億美元,隨后每季度市值平均縮水近30億美元,目前僅為58.71億美元。
清科研究中心報告顯示,中概股估值依舊普遍偏低,但是很多中概股業績卻呈現高速增長,與其股價表現形成鮮明對比。除了價值被低估外,公司發展戰略、架構的調整與重構也是中概股選擇私有化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迅雷從去年6月IPO后就一直被資本市場低估,股價一路下滑。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不看好迅雷,大約半年前,有國外科技博客就撰文稱,“迅雷股價一時的低迷不能說明問題,未來半年左右的時間股價便會逐步回升甚至暴漲。”如今,這一預言得到了驗證。
這篇文章當時拿迅雷和獵豹移動進行了類比,因為獵豹移動的股價也是先降后升,而前后變化的關鍵就在于“移動端”。當時,迅雷向移動互聯網領域的轉型還處于初期,與小米的合作也剛剛開始,很難有業績可言。但是到了半年后的今天,迅雷無論是與小米的合作還是移動端的布局方面可謂順風順水,不可同日而語,股價的大幅回升便可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