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這80天,中國CDN行業猶如坐過山車一般。先是行業亞太峰會上,有人預言現有商業模式將被一家互聯網公司顛覆,價格要被腰斬;其后5月底多家云服務商果然宣布CDN業務價格大幅下調;6月初迅雷發布全新的CDN業務,價格擊穿底線,多項重要技術被更新??
多重沖擊一下,這個原本低調且豐厚的垂直市場格局不再穩固,正在慢慢經歷改變。
而在討論這種改變會帶來怎樣的結果之前,我們有必要先弄清CDN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和標準。盡管對此存在多種解讀,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個行業需要更標準化的服務,以及更專業的服務提供商。標準化的意思是公開透明、有章可循,而不是以前那種暗箱操作、一對一談判。專業的意思是你能做到別人所做不到的,或者效果一樣,但你的成本更低。
基于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大致可以推斷出CDN行業未來的格局。
在新的格局中,以網宿、藍汛為代表傳統的CDN企業依然將占據一席之地。這些老牌供應商們在服務和技術上都處于劣勢,目前種種行業亂象,基本都源自這些企業多年來的不作為。當然它們已為此付出代價,過低的門檻使得CDN行業幾乎成了不設防的羅馬,終于招致了互聯網群狼的入侵。
但經過多年運營,老牌CDN服務商們本身已構建其較為強大的服務器網絡,畢竟它們曾為整個互聯網提供過服務,擁有滿足這個龐大產業基本需求的能力,而且多年運營積攢下來的客戶資源也是一大倚仗。
鑒于此,傳統CDN廠商依然可以保有一定的市場份額,而且很有可能以更為傳統的實業、服務業和政府單位為主要服務對象。不過毫無疑問的是,過去那種躺著賺錢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而且如果不從現在就開始奮起直追的話,被淘汰是遲早的事情。
第二個能占有較大份額的是以BAT為代表的云服務商。這一類型的公司在面對競爭時,比傳統CDN企業要多出太多優勢。比如價格上,財大氣粗的BAT自然不懼任何價格戰,實際情況也證明,主動挑起價格戰的就是它們。其次在技術上,眾所周知CDN行業現有技術門檻低,服務質量不夠好,BAT就是因為第三方服務商無法滿足其業務需求,才不得已自建CDN的。
但這也恰恰是它們的短處。云服務商涉足CDN,基本上都是以滿足自身需求為初衷,比如阿里云的CDN主要面向電商,而騰訊云的CDN則更偏向網游。當自身需求滿足后,多余出來的服務能力,才對外出售。這一思路決定了云服務商提供的CDN服務,很難超出對自身業務生態的定位。而且CDN迄今仍是個百億級的市場,BAT財大氣粗,有多看得上還很難說。
第三股勢力是以迅雷為代表的新型專業服務商。相對于傳統CDN企業,它們在技術和服務上都要超出一大截,而且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價格優勢,更是碾壓級別的。迅雷CTO陳磊就曾表示,任何高于1.3萬/G/月的價格都是不合理的價格,因為1.3萬/G/月是企業自建CDN的平均成本。基于此,迅雷公布的CDN價格也確實令人震驚,僅有9999元/G/月,這種擊穿底線的價格,早就把傳統同行們打得沒有還手之力。
而對于BAT等云服務商來說,迅雷們同樣保持了技術和價格上的絕對優勢——迅雷在P2P下載方面有將近20年的積累。即便是巨頭,也總有它難以企及的地方。在服務和模式上,由于沒有自身業務生態的束縛,迅雷們能為客戶提供更多個性化的定制服務,新型專業服務商在這個方面同樣擁有較大優勢。
因此有理由相信,新型專業服務商會在未來的產業格局中,占據最重要的地位,它們代表著這個產業發展的方向。當然,這并不意味著CDN行業的未來就已經確定,傳統CDN企業和云服務商們只要肯轉變模式,創新技術,一樣能夠成為行業新的領導者。
畢竟,只有符合行業需求的企業,才能最終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