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和知音成立合資公司的消息,讓一直比較低調的彈吧鋼琴陪練引起了廣泛關注。彈吧鋼琴陪練是教育行業Uber模式的典型案例,靠工具類應用切入O2O,彈吧摸索出一條自己的路。

彈吧APP,切中學琴者痛點
彈吧鋼琴陪練是一個頗具創新性的應用,從目標用戶學琴者的視角,這個應用有其獨到的實用性和貼近性。彈吧創始人李崢曾在接受公開采訪時表示,因為他自己出身音樂世家,且女兒4歲起學琴,創造彈吧的初衷,是為了解決自己這類用戶的“痛點”——要找老師,滿足日常家庭學琴輔導的需求。
彈吧有幾個核心功能:
1\電子曲譜下載。目前的曲目以符合5-12歲孩童的學琴需求為主,電子樂譜還原五線譜的各種音符、感情符號,反復記號等;并提供變速、回放、分音軌播放等功能;
2\老師點評陪練功能。學生可隨時上傳自己練習的視頻及音頻,彈吧提供7*24小時專業老師在線點評;
3\組織各類社區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可以和琴友互動交流。
4\老師和琴行自由開店。應用開放老師和琴行提供資料,打破市場上老師信息不透明的屏障,給用戶更多選擇。
事實上,找老師并不是一件高頻的事情,但是彈吧利用工具類的屬性,讓低頻轉化為高頻,并且用戶在彈吧的社區里沉淀下來。彈吧目前公開的數據周活躍30萬,是市場上最活躍的鋼琴學習社區。
彈吧的O2O,創造興趣教育需求
因為有了彈吧APP累積的用戶根基,彈吧切入O2O順利成章。
基于移動互聯網來撮合用戶和老師,正如Uber,以用戶為導向,根據用戶的需求,包括級別、年齡、地區來匹配符合條件的老師,并且在線提供咨詢、預約以及支付、排課功能。
O2O,鋼琴老師上門授課,是彈吧服務用戶推出的更重的商業模式,一方面,從都市生活角度,上門是一種趨勢,是用戶為導向的發展必然;另一方面,在這樣模式的驅動之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彈吧會成為興趣教育需求的創造者,助推整個音樂人口的增加。
以音樂教育為代表的興趣教育,事實上并不是教育的標配,而是社會物質發展到一定階段,人更高層次的追求。在現實狀況下,音樂教育已成為現代小康家庭家庭教育的標配。影響用戶選擇的,一是時間成本,一是金錢成本。彈吧O2O的解決方案,解決了用戶很大程度上的送學和陪學問題;其次,彈吧的課程銷售體系,主推買課程送鋼琴的解決方案,課程上保證教師收益,不犧牲教師教學和服務品質,另一方面通過硬件補貼降低了用戶的學習費用。
通過O2O服務,和APP形成雙向互動,APP既是工具,也滿足了用戶炫耀、交流、分享的需求,讓低頻變為高頻,用戶在社區里沉淀下來,也會成為未來彈吧變現的方式。
老師,于共享經濟中受益
在彈吧的類Uber商業模式中,老師是共享經濟受益者。彈吧模式,允許老師在線上自由開個人店展示,同時平臺通過強有力的運營,來為老師提供更多的單量,通過審核、試課、課程反饋評價等模式,來建立老師的優勝劣汰機制。
這種模式去機構化,讓老師解放出來,可在自由市場中接單,并且彈吧提供展示平臺,包括視頻平臺、音頻平臺、公眾號平臺、補貼機制,給老師充分的機會去凸顯個人的實力和水平。現階段,彈吧不抽任何傭金。
彈吧未來的盈利,也會從增值服務中去獲取,包括線下比賽、大師講堂;和傳統行業雅馬哈、知音、上海鋼琴廠的合作,帶來部分樂器銷售的收入;通過輸出課程、品牌管理、供應鏈管理等方式,扶植中小琴行,獲取合理的利潤等。
總體而言,目前在鋼琴學習領域,彈吧切入實際鋼琴教育較為深入,傳統的線下琴行也無法做到彈吧鋼琴陪練這樣的線上產品。彈吧目前要做的恐怕就是“再快一點”、“再精一點”“再透一點”,快速搶占這個領域的市場份額,拉開與后來者的差距,形成自己的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