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的第一季度,微博月活躍用戶達到了1.98億,同比增長38%,可以說,第一季度是微博上市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個季度。艾瑞最近公布的一個數據可能會更令人振奮。從去年10月到今年4月,微博月度覆蓋用戶增長4800萬,增幅是高達41%。
用戶量劇增的背后,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我們來看個究竟。
騰訊圍墻被拆,微博搶占三四線市場
首先扒的是市場。中國互聯網行業有個共識“得三四線城市者得天下”。阿里、京東等電商企業,美團、大眾點評等O2O企業這幾年都在三四線城市展開激烈競爭。過去三四線城市的社交市場幾乎完全被騰訊壟斷。
俗話一山不容二虎,肉就這么多,誰吃多吃少是各家本事,而去年以來,騰訊、網易等強勁對手的陸續退出,尤其是騰訊放棄微博業務,給新浪微博騰出了三四線城市的大片市場。
就在去年,微博新增用戶中三四線城市的比例就明顯比前年高了一倍,如此看來,微博在低線城市的優勢地位已初露頭角。
垂直化戰略落地,興趣社交成為重心
有了市場,其次才是路子,這還得靠關系網走出門戶來。建立各個領域的興趣社交,利用用戶的社交關系橫向擴張,形成興趣社交網才是王道。
經常玩微博的用戶會發現,微博主頁的內容,現在可以說是包羅萬象了。用戶日常生活中需要的資訊,在微博上都能找到與之相對應的領域,也有相應的內容生產者在提供優質內容,幫助用戶解決問題。以前只聽說聞香識女人的故事,現在通過玩微博,國內外大小資訊分分鐘到你面前,一秒讓你成為電影、音樂、讀書等領域達人。
去年啟動的微博自媒體計劃,目前已有覆蓋33個垂直領域的153萬活躍自媒體作者,共生產6500萬篇長微博,其中微博簽約的自媒體就有1500多人。為了乘勝追擊,今年6月15日,微博又加碼1.5個億的來擴大影響,升級簽約自媒體的扶持計劃。清華大學教授沈陽根據自己的實際體驗指出,僅使用粉絲頭條推廣的微博,互動量可達到以往的10倍。再配合其他推廣資源,對垂直領域自媒體作者的扶持力度可見一斑。
不難想象,在自媒體大戰愈演愈烈時,微博對自媒體的扶持加碼,明顯是想鞏固第一內容平臺的地位。收入增加也會鼓勵自媒體作者提供更多的內容,從而拉來對微博路轉粉的用戶數。這樣一來,用戶在微博上的社交關系就變成了以興趣為中心、橫向擴張的網狀結構,而不再是以大V為中心的單向關系。
產品功能場景化,搶占用戶時間
不止是閱讀和互動,用戶還可在微博上完成更多事兒。通過對產品和活動運營策略的優化,微博一直在努力通過不同的使用場景刺激用戶。這對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可能更加實用。因為他們更喜歡用一個APP來搞定盡可能多的事,這也是騰訊在PC互聯網時代能夠在三四線城市確立統治地位的根本原因。要知道,不只是拿產品做簡單加減法,而是將功能和使用場景結合起來,才能出奇制勝。
比如電影點評,微博上的電影興趣用戶已積累到8100萬。用戶在微博上可以看影片資訊和點評、和明星互動、了解電影排期乃至購票選座。僅在購票方面,每100張淘寶電影里,就有20張票主兒是來自微博用戶。
此外,微博2015年#隨手拍#的活動也剛剛落幕,針對今年的隨手拍,微博不僅設置了豐富的主題,并首次引入了微博相機、秒拍等移動端多媒體產品。據統計,活動期間秒拍視頻單日播放量峰值達到3.1億, 微博相機新增用戶超300萬人。這也表明興趣社交不但受用戶歡迎,甚至有可能在微博的基礎上孵化出更多的獨立社交應用,而這也將和微博主平臺的用戶規模形成相互促進的關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棄細流方能長江入海,都是厚積而薄發。微博,正在探索中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