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民盟北京市委和民盟北京師范大學委員會舉辦的《科幻與創意教育論壇》在北京師范大學成功召開。《三體》作者、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北師大科幻領域研究教授——吳巖、《科幻世界》主編姚海軍、前超女歌手紀敏佳、科幻作家夏茄、陳楸帆、科幻迷創業代表蟻視CEO覃政等人同臺演講。

獲得美國星云獎提名的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表示,如果多有一些科幻類創意,中國的萬眾創新就能產生出大能量,推動國家發展上一個臺階。他希望科幻創意應該發揮其科普、益智、增加知識的功用,這樣才易于推廣,認為科幻與創意的關系并不都那么直接,大部分科幻對創意的啟發,是在文學層面上。
前超女歌手紀敏佳也是個十足的科幻迷,雖然身在空政話劇團,但卻有著一顆不凡的創客心。紀敏佳對于虛擬現實也頗感興趣,她在軍隊體驗過各種腦電波測試,經歷不同的立體360度高空、恐怖、暴力、血腥等視覺和心理的考驗。

會后, 作為科幻迷創業的典型代表——蟻視創始人兼CEO覃政與記者進行了深入溝通。覃政從個人經歷講述了科幻對于創業的影響,從小就是科幻迷,高中、大學時期就已在科幻圈頗有名氣。在《科幻世界》發表了三部科幻小說,其中一篇《誰動了我的錢包》還入選《2007年度科幻小說(選集)》。覃政拍攝的微電影《CD-1(鼠族崛起)》、《浮云》連續兩年獲得北京高校聯合電影節多項獎項,張紀中導演曾為其頒發“最佳導演獎”。

值得一提的是,覃政的科幻導師正是劉慈欣,之前經常指導覃政的科幻小說創作,而覃政在拍攝《北航驚魂》微電影期間也曾獲得改編《三體》的授權,后期因創業耽擱了,但這并不會影響他對科幻電影的熱愛。覃政表示,蟻視將來可能成立蟻視影業,繼續拍攝科幻電影。
覃政認為,科幻小說和電影一定程度上引領著現實生活的科技發展。如果不是小時候讀過的那些科幻知識,覃政很難在大學時做出科幻電影《普羅米修斯》中那樣的場景,而同樣開發虛擬現實設備“蟻視頭盔”也是受到科幻電影的啟發。因為他滿腦子都想著如何將科幻變成現實,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洗澡時眼鏡被打濕了,可他驚奇的發現眼鏡上的水珠竟可以看到自己的睫毛,這個發現很快就讓他找到了原始現象的鼻祖——螞蟻復眼光學技術,而這也就是后來antvr的來源了。
在覃政看來,中國的科幻迷少之又少,而且普及的非常不成功,這與我們當下所倡導的主流價值觀不無關系。畢竟,有多少人的父母懂得科幻,又樂意倡導自己的孩子在科幻方面多花時間呢。而科幻恰恰是引發中小學生增強想象力的啟蒙課,沒有想象力哪來的創新呢?沒有創新哪來的動手能力呢?這也就是為什么中國的科幻大片兒少之又少的原因。他指出,國內在學術領域的成果,直接轉化成科學技術,科學技術轉化成科技產品的過程中沒有任何一個環節讓科幻迷參與進來。

科幻是創新的源泉之一,沒有科幻就會讓創新缺失。科學技術的發展,離不開人們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同樣離不開人們的科學幻想能力。目前國內比較活躍的科幻作家并不多,科幻文學作品規模僅有美國的1/10,在國內電影票房中,美國科幻片占據很大一部分。歐美國家科幻與科學良性發展互動的經驗啟示我們,有必要借助科學幻想的翅膀,激發國人的創新力和想象力。同時鼓勵媒體加大對科幻的報道,引導青少年閱讀科幻作品,在全社會營造出濃郁的科幻氛圍,這樣才能催生科幻事業煥發新活力,并助力科技創新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