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朋友圈被一組名為《毀掉微信的工作群》的漫畫瘋狂刷屏。畫手名氣不大,風格也不算出類拔萃。若說為何引起轉發大熱,其畫中內容著實戳中了當下大部分互聯網用戶的心。
漫畫對“微信工作群綁架私人生活”進行了吐槽。不知從何時起,各種工作群借“方便”之名,開始在微信瘋狂生長,隨之而來的便是各種工作轟炸生活空間。下班回家原本意味著一天繁忙工作的結束,但微信信息提醒聲使放松成為泡影。

隨著微信工作群的功能被越來越多的“工作狂”挖掘,微信在用戶心中的定位似乎開始從“社交軟件”向“職場工具”傾斜。雖然作為一款社交軟件,微信的功能在不斷更新換代,但人們對于社交最基本的需求一直是不變的,或者說在受到“工作群綁架后”,用戶對“自主性強”、“拓展交際圈”、“滿足興趣”等更為原始和純粹的社交需求的渴望反而日趨增強。
如漫畫結尾所言,微信的社交性因工作群而減弱,逐漸成為工作的代名詞;微博也不免走上企業發聲渠道、水軍匯集之地的命運。社交工具化仿佛成為了不可逆轉的趨勢。縱觀當下主流的各種社交產品,不得不承認唯有長盛不衰的百度貼吧依然走在興趣社交的道路上。
追溯百度貼吧產品slogan發展史,無論之前的“為興趣而生”,還是如今更具親切歸屬感的“上貼吧,找組織”,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區,貼吧一直堅持以“興趣社交”為核心,走在滿足用戶最原始和純粹的社交需求的道路上。

除了現實世界社交關系的映射外,人們對互聯網社交更多或者說更重要的需求是什么?其中一點就是超越空間的限制,找到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或是挖掘自身新鮮的興趣。但快速找到有共同語言的網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找到一個有代表性的交流社區更是困難。
定位于“社區模式”的百度貼吧,本身就是對不同話題感興趣的群體組成的集合。不同于時下任何社交平臺,它的建立就是在以興趣為核心、標簽、目的。截至目前,貼吧注冊用戶總數已突破10億,共有820萬個吧,日均話題總量過億,日均瀏覽量超過27億次。這些數字背后,就是興趣社交所產生的用戶吸引力。
而基于百度搜索引擎的強大流量,百度貼吧所具有的優勢也是不可模仿和替代的。基于搜索引擎的關鍵詞,貼吧為各種興趣愛好者的聚集提供了最便捷的方式。只要知道百度,就可以通過關鍵字找到同道者。而百度的市場占有率也有助于某一個關鍵詞的貼吧成為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社群聚集地。
被瘋狂轉載的漫畫背后,是無數身處互聯網時代下,基本社交需求無法被滿足、渴望一片凈土的用戶訴求。對于像漫畫作者一樣尋求解救的網民,當微信被工作霸占,或許貼吧是目前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