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大戰蘇寧易購,與其說是價格戰,不如認為是一次頂著價格戰名頭的由微博促發的成功事件營銷。經過血淋淋的事實的教育,這幾乎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所謂價格戰,有的東西降價了(但無貨),大部分還是沒降或者漲價了。大戰過后,各家紛紛宣布自己獲勝,主戰雙方京東和蘇寧易購自不待言,中途參展的國美系電商,也被阿里系電商頒布了降價金牌。似乎誰都賺了。但這不合邏輯啊,就像不以賺錢為目的的生意就是耍流氓一樣,在一個零和博弈中,參與的每一方都贏了明顯就是貽笑大方的事情。
京東為何發起這一仗(姑且認為所謂價格戰是一仗,主要是公關仗),打仗過后京東、蘇寧到底誰贏了,在分析這兩個問題前,下面這些事實是必須需要了解的。
首先,京東有更現實的生存壓力。
京東是以3C起家的線上B2C零售老大,蘇寧是初涉線上B2C的線下家電零售翹楚,雙方是競爭關系,但并非全面競爭。京東是一個無根的企業,完全依靠投資人的海量資金從事著活雷鋒一般的電商行業,資金的巨大是毋庸置疑的。投資人為什么愿意做活雷鋒,無非我用今天賭明天,用今天的虧錢來換取線上零售的市場份額和品牌,進一步換取預期中線上零售取代線下零售成為人們消費習慣后的巨大線上市場主導權。
這是一場的生命的賽跑,京東的要訣是虧,虧,虧,一直虧到線上銷售爆發了,并且要保證線上的市場份額也并沒有隨著市場容量的擴大而降低。
這就是京東的壓力——時間、錢和份額。
其次,蘇寧的發力讓京東率先動手。
照理說,蘇寧不該有京東那么大的壓力。穩定而龐大的實體銷售體系讓蘇寧不缺錢,但是戰略的舉棋不定讓蘇寧易購在前兩年措施了發展的大好時機。蘇寧也知道,線下銷售是今天,但是再難增長甚至衰弱,線上銷售才是明天。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蘇寧拼電商,靠的是自己業績和股價的融資,而京東可以撬動的是全球的資本,這一下子讓蘇寧也有了壓力。于是蘇寧電器宣布發布80億元公司債,定向增發的47億元,短短一個月內就做了127億元資金籌措準備。
之前,京東線上占先是因為起跑早,現在,巨人蘇寧蠢蠢欲動,弱勢的京東只有率先出手,發起公關戰。目的明確:通過線上價格戰,打壓蘇寧線下店價格,從而打壓蘇寧股價,打壓蘇寧的募資能力。
這場價格戰爭讓人們看到了價格戰的實質——以低價噱頭為切入口營銷心理戰和公關戰好比神油,偶爾一用管用,長期使用必然結果是“強擼灰飛煙滅”,人們會越來越反感,價格戰的效用正在飛速進入下行通道。在這里仍需強調并理清,電商價格戰這種從渠道發起的價格戰和上世紀九十年代由廠商發起的電視機價格戰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當然,獲得超額利潤也并無秘訣,最好當然是有壟斷資源,如水、電、油氣、通訊,如果沒有這些,拼的就是其他競爭對手都無法撼動的優勢特色,比如蘋果的品牌形象和工業設計、THINKPAD的品牌形象、奢侈品的品牌價值。于是,我們歷來只看到蘋果推陳出新的產品,看到LV全球范圍的不斷漲價。
創造新價值的商業競爭才是我們的方向,這也才是能賺大錢,能獲得超額利潤的,比如眾所周知的神一樣的蘋果和喬布斯。但是創新需要有持久的核心競爭力,此前曇花一現的團購,加上PC廠商的沒落、軟件廠商的沉淪,都說明了一個問題——資源和核心價值才是產品乃至品牌賴以生存的土壤。“價格戰”這種低層次的競爭,對實體廠商利益的傷害最終由投資人和股民來承擔,這就是個零和游戲。
對比這些例子,可以說,什么時候,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甚至所有中國企業有能力不再靠價格戰打天下,而是有能力和消費者議價、有能力漲價了,才是中國商業和企業進步,沒有核心競爭力,憑什么去漲價?
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存留下來的沒有幾家可以做到市場價格的霸主,這需要擁有極致的核心競爭力和資源占有率,比如獨家核心技術、服務或是擁有海量的用戶。這樣的互聯網企業扳指數數也就不超過三家。像是騰訊這樣擁有大量用戶又能把產品做極致的奇葩還真是讓競爭對手又恨又愛。騰訊QQ這樣的扎根農村、城鎮、二線城市的個人即時通訊產品帶來的市場效應已經不用說了。這一年微信幾乎秒殺了市面上所有的手機通訊客戶端,加上把原先游戲和郵箱排名第一的網易擠兌出列的惡行,這樣的事情在企業產品層面估計也會愈演愈烈。騰訊的企業QQ仗著擁有8億用戶的背景,囂張地放風要漲價而且漲幅高達50%。
一般認為,在當今中國的商業環境下,漲價這真是一個冒險而又似乎有些冒進的舉動。甚至也可以認為這是另類的趟價格戰的順風車。當京東和蘇寧易購的低層次競爭和資本角力相持不下進退兩難是,總有人會想起提高競爭的檔次,誰先動手誰就贏。銷售拼什么?無論拼什么都是拼服務。企業QQ的邏輯或許是,等他們價格戰打累了,還得靠企業QQ在線400/800去做銷售和客服,靠企業QQ辦公版去苦練內功加強效率,打的收拾殘局的如意算盤。并且落下促進企業對用戶體驗重視的美名。
8億活躍QQ用戶是騰訊的絕對競爭力。基于這些用戶的來的數據挖掘也放在那里,所有的B端的廠商,來,或者不來,已經不是問題。價漲價落,都是市場規律的結果,有核心競爭力則漲價,無則降價,無它。健康的商業模式是多贏的,用戶得到服務,廠商得到效率,資本得到回報。低層次價格戰的時代終將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