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消息,繼“先提價后降價”的“價格戰”做法遭到業界和網友的普遍質疑后,京東商城近日再次卷入鬧得沸沸揚揚的“黑名單門”。記者近日接到多位市民稱,自己由于拒收商品、寫了差評或向相關部門投訴后,莫名其妙地成了京東商城的“黑名單”。
以京東商城為代表的一大批電子商務企業一向十分標榜自己的“用戶體驗”,近日“電商設‘黑名單’”的一則新聞,似乎打破了電商企業對消費者“百依百順”的形象。對于“黑名單”的說法,京東商城的客服表示,客戶在一個月內有1次以上拒收,就會被扣50積分。如果一個月內有3至5次的退貨或者拒收,就會被系統默認為惡意訂單。在參加京東相關促銷活動時會受到限制,“如果拒收頻率偏高,我們才會把客戶納入到黑名單,這個賬號就無法進行購買。”情況真如客服說的那么有規有矩嗎?
李女士是一位資深的網購達人,她前幾天在京東商城團購了某知名品牌的純棉印花四件套,但收到貨發現商品散發著強烈的刺鼻氣味,沒有吊牌,裝枕芯時枕套的線會扯開,“最令人氣憤的是,京東給了一張過期發票。我就在發表商品評論時把這些情況寫上了,京東竟然直接刪除了,而且再怎么評論都不行,直接把我加入黑名單了。”
無獨有偶,秦先生在看到前幾天京東商城與蘇寧易購打“價格戰”的消息后,立刻上京東商城買了近千元的商品,誰知道他在下單時卻被告知:“黑名單客戶不能選擇貨到付款或自提。”他左思右想才發現,自己曾在之前向工商局投訴過京東,“后來京東投訴主管打電話過來,跟我玩太極扯了半個小時,實在忍不住火氣,掛她電話,沒想到自己被列入了黑名單。”網友“284351358”則在百度知道里發過一個帖子描述自己的IP地址如何被京東商城封掉了,“拒收過一次京東商城的貨后,就再也打不開京東的網頁了,打開其他網頁好快,重新裝個瀏覽器還是打不開。”
記者調查發現,包括京東商城、當當網、1號店和亞馬遜等電商企業均有“黑名單”的設置,針對信譽低,惡意下單、退換貨和拒收的用戶,會被企業拉入“黑名單”或用戶賬號被永久凍結。唯品會客服則表示,如果用戶惡意下單超過一定數量,必須先線上完成支付,才能完成下單,物流才會配送。
電子商務資深業內人士表示,把電商對惡意下單用戶采取的一些措施,與春秋航空給旅客設定“黑名單”有著本質的區別,“在網上買東西,你可以開100個賬號,凍結一個,可以再新注冊一個,坐飛機則需要身份證登記,你被某家公司加入到‘黑名單’,就意味著不能乘坐該公司的飛機。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商設置‘黑名單’來限制惡意下單用戶的效果,形式小于實際意義。”
法律專家也認為,相關法律法規沒有對無理由退貨做出明確規定,商家對所謂“拉黑”顧客不提供“無理由退貨”也不違法,但京東商城刪除網友差評、“拉黑”用戶的做法顯然激怒了網友,“花言巧語把你騙進門來,付了款就開始跟你耍賴,如果你跟他較上真來、認真糾纏,馬上擺出一副臭臉。那么多網店,我大不了換一家,網購除了看價格,我更看重的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