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道,入華8年來,盡管在業界始終保持著不小的競爭力,但相比于京東、易訊等后來者,亞馬遜中國的發展可謂不溫不火,始終難以擴大市場份額。這多少得益于總裁王漢華的“穩健”策略。亞馬遜中國日前公布,工作7年的王漢華將于11月底離職。而如何做好本地化仍將在一段時間內,是亞馬遜中國亟待解決的問題。
穩中求進成為雙刃劍
2004年8月19日,亞馬遜公司以7500萬美元收購雷軍和陳年創辦的卓越網,后者成為亞馬遜全資子公司,亞馬遜也借此正式進軍中國市場。2007年6月,卓越網更名為“卓越亞馬遜”。去年11月,在收購整整7年之后正式更名為“亞馬遜中國”。而王漢華7年總裁的經歷也打破了職業經理人擔任跨國公司中國區負責人的時間記錄。
2005年4月王漢華出任卓越亞馬遜CEO時,卓越亞馬遜一年的銷售額不過1億元左右。盡管目前亞馬遜中國的年銷售額有可能超過百億元,但其背景是飛速發展的中國電商市場。相比后來者,亞馬遜中國顯然落后了一大截。
根據艾瑞發布的2012年二季度中國網絡購物市場數據顯示,在自主銷售為主的B2C市場份額中,京東商城以50.2%、蘇寧易購以9.4%位居冠亞,亞馬遜以6.7%排名第三。然而,前兩者的崛起都晚于亞馬遜進入中國。數據顯示,2004年創立的京東商城,去年的交易額已達308億元;而2009年才上線的蘇寧易購,今年銷售目標也直指200億元。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作為進入中國較早的跨國互聯網公司,亞馬遜中國目前還并未掉隊。老對手當當目前市場份額僅為3.3%,尚不及其一半,而同為“外來和尚”的新蛋則出現了業績負增長。
如今的電子商務堪稱中國互聯網業界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2010年年底麥考林、當當網相繼上市,2011年京東獲得15億美元融資,2012年年初唯品會上市,資本、人才、媒體關注都聚焦到了電商行業。這導致電商行業競爭手段層出不窮,尤其是在激烈的價格戰中,各家電商公司都是無所不用其極。
亞馬遜中國卻“置身事外”,避免了惡性競爭也錯過了機會。事實上,作為跨國互聯網公司,亞馬遜在中國遇到的政府阻力要小很多,也有更大的自由度。這也是很多人看好亞馬遜中國的原因。但是,亞馬遜中國并沒有避開跨國公司在中國的通病。“亞馬遜中國一直很穩,一方面是亞馬遜這家公司本來就很穩,另一方面是王漢華也是一個很穩的人。”一位前亞馬遜中國高管表示。正是這種穩健的作風,使得亞馬遜中國在中國電商市場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競爭力。但也是過于求穩,讓亞馬遜中國錯過了跑馬圈地做大市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