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O2O是指線上給線下引流,比如美團,嘀嘀打車都是從線上引導用戶到線下消費,改造的是實體產業。而逆向O2O是從線下引導用戶到線上消費,改造的是線上電商行業。
95后崛起:一浪拍一浪,誰在沙灘上?
可能有人會問,電商已經那么方便了,還需要被改造嗎?我想提出這個問題的一般都是80后。80后經歷了電商從無到有的過程,經歷了沒有電商的時代,有比較,自然會對電商帶來的好處更有體會。但95后甚至00后開始掌握獨立消費能力的今天,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以一個95年出生的人舉例,5歲的時候互聯網泡沫破裂,QQ、門戶網站開始興起,10歲的時候淘寶等電商平臺興起,15歲新浪微博興起,18歲上大學的時候微信已經全面普及了,美團外賣已經能送到宿舍了,打車已經用APP了。一切對他們來說是自然而然發生的,95后眼中的網購就像85后眼中的電視機一樣,懂事起就在那了,根本沒什么新鮮的,更談不上是什么變革。
95后不會驚訝于網上五花八門的商品款式,也不會對電商便宜的價格感恩戴德,更不會覺得送貨上門有多方便,這些都是天經地義的。2015年5月份的高校服裝品類網購滿意度調查顯示,只有21%的受訪者對網購體驗表示滿意,37%的受訪者有過收到實物后貨不對款的經歷,30%的受訪者表示對物流速度不滿,超過50%的受訪者認為退換貨很麻煩。
相比80后一代,90后對網購吐槽似乎更多,這也不能怪他們事多,因為他們看世界的視角跟80后是完全不同的,代際差異造成他們對眼前世界的缺陷會有更深的體會,一浪拍一浪,社會因此進步。
虛假信用,電商之痛
究其原因,電商的低價是以剝奪實物體驗為代價的。消費者無法通過體驗辨別商品品質,轉而用線上評價體系取代原有的體驗環節。而日益繁榮的刷單產業正在瓦解這一體系,商品自身品質的杠桿效應逐漸失效,劣幣開始驅逐良幣,其破壞性最終累加在消費端爆發。
虛假信用最直接的產物就是假貨泛濫。今年年初,國家工商總局對網購網站抽檢結果,發現全國網購的正品率不足六成,而淘寶網假貨率高達63%,可就在兩個月前的世界互聯網大會,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還堅持表示,淘寶沒有假貨。這還僅僅是假貨,如果算上粗制濫造、貨不對款的“次貨”,這個比例將有多高?我想馬云自己也未必能夠回答。
傳統商業是建立在真實信用體系之上的,大多數場景下,消費者通過親自體驗實物以及商場信用背書,直接辨別商品品質。商品本身的杠桿效應能夠發揮作用:高品質、高性價比的商品可以為自己代言,打較少的廣告就可以獲得數倍的回報,廣告直接帶來銷量。而品質低劣的商品過不了體驗關,打了廣告也難以轉化為銷量,生存空間狹窄。商業的收益向先進生產力流動,促進優勝劣汰,社會經濟得以發展,這是符合商業本質的。
這也是早年間為什么品牌進駐商場很困難,一方面商場要把關,另一方面品牌自己也要掂量,交了入駐費,開了攤位,消費者體驗過實物后會不會買賬,不買賬自己就無法收回成本,沒人為其刷好評。所以商場一直給人留下“質量好”這一印象。
而現在的情況是:消費者通過商品圖文介紹和買家評論辨別商品品質,虛假評論讓商品自身品質的杠桿失效,假貨和真貨平起平坐。這種情況下,價格成了決定銷售的最重要因素,銷售變成拼價格的游戲,誰的價格低誰就能吸引消費者下單,假貨更低的生產成本也就更容易在這場游戲中勝出,留給品質賣家的只有虧損一條血路。
對于平臺電商來說,無論是否情愿,也坐收了漁翁之利。假貨的低成本往往擁有更大的利潤空間,除了壓低售價外,在廣告競價上也能夠出價更高,抬高平臺的整體廣告收益。《經濟參考報》稱記者在阿里巴巴近日舉辦的培訓班上獲悉,目前淘寶集市店有600多萬個賣家,真正賺錢的不足30萬個,僅占5%。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即售假的商家大多也不賺錢,也就是說假貨出廠價到零售價之間的利潤空間,也基本貢獻給了淘寶。
綜上所述,網購售前體驗環節缺失,進而通過線上評價體系建立信用,但刷單的出現造成這一體系的瓦解,一時間假貨、次貨泛濫,真貨、好貨只能賠本一戰或逼良為娼,結果可想而知,最終受害的只能是消費者。
破局:逆向O2O讓商業回歸本質
何以破局?筆者認為單純打擊刷單是遠遠不夠,刷單是電商娘胎里帶出的劣根性,很難人為消除,還是要線上線下結合,讓商業回歸本質。將電商的高效、便利與線下體驗相結合,重塑商業信用。
未來隨著90后甚至00后一代消費需求的升級,電商的渠道下沉和垂直分化將更加迅速。基于本地的倉儲讓商品離消費者更近,送貨速度更快。達達等社會化物流將提供更多種類的上門服務,基于實物體驗的電商新生態會最終成型。
萬達成立電商,京東入股永輝,阿里控股銀泰、聯姻蘇寧,均為此般。線下到線上的逆向O2O路徑正在形成。除了巨頭之間的整合,垂直領域的社區O2O、校園O2O由于離消費者近,具備良好的用戶基礎和用戶密度,也將獲得發展機遇。比如專注服裝電商售前試衣環節的美逛,僅針對大學城市場,在90后中人氣很高。
純電商高歌猛進的十年已經過去,未來十年是電商本地化的十年,線下實物體驗的回歸將重建信用評價的標準,商品銷量將重新和商品本身的品質掛鉤,而不是和刷單、直通車掛鉤。電商只是逆向O2O中的一個“O”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