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來了!這是一場商業模式的變革。
所謂O2O,即Online ToOf-fline,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
在創新工場CEO李開復看來,O2O未來會改變中國,“線上、線下一旦連起來,這是巨大的爆發式的力量”。
“巨大的爆發式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曾經,將線下商品搬到線上,再把商品打包進紙箱送到消費者面前,這樣一個網購模式的出現,瞬間成就了一個龐大的市場。以網購為主的傳統電子商務所經歷的爆發式增長,已讓很多人為之瞠目,201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網購銷售額達到5000億元,而到2012年,這一數據就突破了1萬億元。
但這還僅僅是局限于能塞到箱子里的商品消費,這部分消費對整體消費市場來說,占比還不到10%,不過是“冰山一角”。那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無法塞到箱子里的服務,如餐館、酒吧、KTV、理發店、健身房、干洗店、家政等等,才是消費市場的主角。數據顯示,即使在電子商務起步較早的美國,線上消費也只占8%,線下消費的比例依舊高達92%;我國的這一比例,則分別為3%和97%。
O2O作為電子商務下一個新模式,其使命就是要打通線上和線下,把電子商務的高效率,引入到目前消費中占比高達90%以上的市場中去。而且,線上與線下的對接,將改變電商、店商互相擠兌份額的競爭格局,兩者化敵為友的合作和整合,還將帶來整體消費市場的升級。
O2O所能撬動的市場,可能十幾萬億,也可能幾十萬億元,尚沒有人能夠給出相對明確的答案。但所有人都堅信:這是一個巨大的藍海。
就沖著這巨大的藍海,O2O掘金戰無人缺席。
互聯網大佬們早已開始 “排兵布營”——就在前不久,騰訊旗下全資子公司騰訊微生活正式亮相,并對外發布了微生活會員卡X1版本,這標志著騰訊電商開始借助在移動端布局的領先優勢發力O2O領域。 X1版本的微生活會員卡,據稱是整合了移動CRM(客戶關系管理)、微信自定義菜單、移動客服、微信支付和手機QQ優惠券平臺等五大核心功能,能為商家提供閉環用戶信息管理系統。
簡單點說,微信用戶只要開啟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就能成功注冊成為某線下商家的會員,然后通過手機微信,不僅可以隨時接受商家優惠信息,還可以直接預訂服務或是點菜,甚至用手機完成支付。接下來,就可以輕輕松松去享受服務了。
搶灘O2O,另一位大佬——阿里巴巴同樣強勢出擊,幾乎與騰訊微生活同時發布了移動好友互動平臺“來往”。 “來往”最大的功能是社交,這是阿里進入移動互聯網的一個入口。據介紹,未來,阿里旗下生活服務應用都將陸續接入到“來往”平臺中,包括掃碼比價工具“一淘火眼”、淘寶的本地生活服務如 “淘點點”、支付寶等APP都會進來。除此之外,丁丁網、新浪微博、高德地圖均系阿里巴巴為進軍O2O市場已經布好的棋子。
百度看似“吆喝”得沒有騰訊和阿里巴巴起勁,但自然也不會閑著。 “百度布局O2O的思路是圍繞地圖展開。”百度首席產品架構師孫云豐這樣勾畫出百度O2O藍圖。
進入百度地圖,或許你原本只是想查找一個地址,但目的地周邊所涉及的各類生活消費或服務,如餐飲、電影院、KTV、商場、酒店、公交、超市、公園景點等等一應俱全,會呈現在你的面前。在享受了地圖導航服務之余,你或許會進行二次消費選擇。如點擊進入商場,各類打折、促銷活動信息會推送給你,甚至是作為目標客戶,你已經被接收為VIP,這樣會不會讓你更有消費的沖動呢。地圖只是一個入口,基于地圖,百度可以將消費信息深度覆蓋到全門類服務,最終共建起基于地理位置的消費生態圈。
其實,比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互聯網大佬們還要趕早的,是幾年前興起的團購網站,如大眾點評等。它們的模式,本就是線上與線下合作的O2O。只不過,合作的方式過于簡單,多是基于“臨時性的促銷”,積累了一些點評數據,卻不完整。在過去的這一波團購熱中,人們只是熟悉了“團購”兩個字,卻還不認識O2O。即便如此,搶灘O2O市場,團購網站們還是有著 “起步早”的一定優勢的。
O2O是一個新的起點,互聯網企業積極布局O2O,從線上往線下延伸,同時線下傳統商家也不愿意錯失機會,并非坐等線上來提供接口。不少線下商家也主動出擊,或構建自己的電商平臺,以更好與線下實體緊密結合;或依托APP等軟件開發,來導入線上客流,等等。
未來市場的大門已經開啟。雖然目前還沒有一個商家能夠拍胸脯說自己會是贏家,因為O2O機會太大,變數太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你趕不上O2O這趟車,那就等著被車輪碾過吧。